编者按:
在毕业论文里,“致谢”大概是最特殊的存在。它不受格式所拘,充满真情实感;它见证了笔者的成长,表述了一路走来的心迹,也蕴藏着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
学校研究生处面向 2023届全体研究生开展了毕业论文致谢征集活动。研究生们把往昔与老师和同学相处的故事化作一声声感谢,写进了文字中。本报选登几篇与读者分享。
即将毕业,感谢每一位严谨教学、兢兢业业、诲人不倦的老师,您们的严谨态度、求知精神、无私教导,为我的学业、科研、人生照亮前路。
我们实验室有成才的 “三法宝”———“工作日志、课题汇报与小鱼”。
工作日志记录我们的试验计划、试验进展、试验总结与反思,见证我们的一步步成长,是日积月累的财富,在可见的将来,工作日志将成为一种习惯,一个载体,继续为我们提供思考与规划的空间。
如果说工作日志是“自给自足”,那么课题汇报就是“八方相助”。汇报人分享课题进展,听众献言献策,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我虽然从事农药的制剂加工,但可以通过他人的汇报,学习到施药技术、病害病理、药剂环境毒理、农药化合物设计等相关方向的知识,极大拓宽了我的专业视野与科研认知。同时,问题导向的科研思路,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效率、更有方向感与价值感,提高了我们对科研的热忱与主观能动性。
刘峰老师为我们的科研工作引领方向、保驾护航,慕卫老师为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夯实基础、添砖加瓦。“发现美好”是“小鱼”的宗旨。我们在日常发现自己的优点、他人的长处、外界的阳光,让自己更自信、更快乐、更幸福,同时向他人向世界传递自己的美好。疫情三年,不言自明,或有人抱怨,或有人消沉,而我们“这里风景独好”,即使遇到艰难险阻,荆棘遍布,我们也能积极面对,正气满满,因为我们相信“生活是美好的,人生是美好的,世界是美好的”,我们有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一双创制美好的双手,一颗传递美好的炽热的心。
实验室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在这里学习、成长、收获。回首2017年4月成为准研究生开始实习工作至今日,我从“清洗培养皿”,“学习田间试验小区划分、药量计算”到“独立设计配方完成农药微囊化”,“构建完整的课题研究框架”,再到“指导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与“协助导师撰写基金申请书”,期间获得了全面的科研认知与丰富的知识技能,同时坚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决心。实验室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见证了实验室的壮大与进步。感谢实验室对我的培养,感谢大家庭带来的快乐,感谢教导我、支我、鼓励我的老师们———刘峰老师、慕卫老师、林琎老师、张大侠老师、李北兴老师、邹楠老师等;感谢帮助我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以及可爱的同学们。
感谢一路有您,愿大家越来越好,祝实验室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