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域性股权市场积极践行国家战略,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提高资本市场供给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中,涉及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发展内容的出现频次也明显增多。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 在全面实现股票发行注册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高质量建设“专精特新”专板等系列改革发展要求下,区域性股权市场将担当新的使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此背景下,《金融时报》 特别专访了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齐鲁股交”)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胜进,请他分享对区域性股权市场未来建设发展的看法,以及在新阶段下,齐鲁股交将如何担当作为,更好服务地区经济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在全面注册制下,进一步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可以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王胜进: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后,区域性股权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塔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是区域性股权市场的 “规范培育、 助企上市”功能将进一步凸显。 在全面注册制下,市场参与各方将更注重企业上市前的规范健康发展,拟上市企业的前期培育至关重要。 当前,区域性股权市场正以促进企业上市工作为抓手, 建立企业梯度培育学校,为优质中小企业提供规范改制、培育孵化、多元融资等综合金融服务,提供企业上市前规范发展的“学籍档案”,作为交易所、中介机构、投资者等市场参与者决策的重要参考。 特别是2022年11月,证监会、工信部印发了《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 “专精特新” 专板的指导意见》, 结合此前已出台的私募基金份额转让试点、认股权试点等, 已实现政策措施的一系列重大突破, 必将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实现跨越式的创新发展,为促进创新驱动、科创驱动战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添助力。
二是区域性股权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作用将进一步体现。 全面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区域性股权市场将发挥好证券登记托管基础功能,通过证券登记、确权、交易、质押等多个环节,完整记录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演变信息, 积累企业在市场历年的融资和年报等数据, 并结合区块链技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