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 《滨海学院报》

且与电影共醉

2023-05-31     浏览(81)     (0)

本文主要讨论了电影《让子弹飞》中六子的故事,对不公的命运和人性冷酷的思考。认为成长的道路上可能会变得圆滑或成为曾经的自己最讨厌的人,也有人保持纯真质朴,最终在自己的世界里发光发热。这篇文章引发了读者对电影情节和人生的思考。

艺术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太多的人或作品可以了解与展开,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可以称之为艺术的作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不同,也就导致所喜爱的艺术作品不同。毫无疑问,正是因为这些不同,才有了我们丰富的情感的变化。情感历程是一个复杂的变化,由浅入深,由小到大,随着时间的变迁,见识的增长而愈加弥足珍贵。而我今天要谈的是一部我非常喜爱的电影,相信大家都通过不同的渠道听到过它的大名,它就是《让子弹飞》,一封姜文写给民国的日记,记录了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的血与泪。

而在这部电影里,我最喜欢也最惋惜的却是六子的故事。

六子是个有血性的男儿,他自然不甘被人冤枉,被人辱骂,于是凭着一腔热血,做事不经大脑的他做出了极端的事情,拼上自己的性命去证明自己的清白。可周围冷漠的看客呢?那些从始至终不相信六子的看客呢?他们只是冷眼旁观,看事情已经结束,便匆匆散了,没有一个人感到后悔或自责。他们的内心或许只有“无聊”两个字罢了,因为他们根本不在意这件事,这件事对他们而言只是消遣取乐罢了……最后胡万对六子说:“我知道你只吃了一碗粉,你上当了……”“我这件事本来就是随口一说,你自己当真了,怪我干嘛?”是的,没有一丝自责,只是以漫不经心的口吻说:“怪我干嘛?”而年轻的六子就这么委屈的死去,这能怎么说呢?不公与天真吗?这一切只是为了针对张麻子的阴谋,而在这阴谋中,六子却成为了无辜的牺牲品。或许去怀念的也只有张麻子一方的人而已,对另一方来说,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死去就死去,只不过是没有完成自己的阴谋,这一切是多么的可笑啊!

年轻的我们就是这样,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而最终现实却会把我们一遍遍打磨,一遍遍折磨,翻来覆去,磨平了棱角和傲气。或许曾经多么刚正,最终也会被磨得圆滑,精通世故。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成长吧。有的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还保留着曾经的那份纯真质朴,可能还在努力圆儿时的梦;有些人活的潇洒,怡然自得,快乐如初。这毕竟是少数人,更多的人迷茫,迷失,在孤独中愈行愈远。也许有的人还能找回自我,又或许如笑话般看待。在一遍遍遭受外界的毒打,在摸爬滚打中嘲笑着当初的“六子”的看客们。最终他们成长了,而那个“六子”也在成长的过程中消逝了。他可能在过去的某一时刻,就因为那一碗粉两碗粉的事“切腹”了,他的“切腹”,代表的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逝去与无奈。或许在其中,或许在最后,曾经的六子们渐渐的变了,也许变成了利益熏心的“黄老爷”,也许变成了无所谓,只是凑过来看个热闹的跟风群众,也许变成了麻木不仁的看客,变成了曾经自己最讨厌的人。或许我们向好处想呢?“六子”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并没有放弃,他依然以张牧之为榜样,用自己的热忱影响周围的人,最终在自己的世界里发光发热,成为了又一个榜样。

这只是我对六子事件的看法和讨论,相信千人千面,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六子。这也只是《让子弹飞》这部电影里一个情节的讨论。总之,我还是希望你们有时间可以看一下这部电影,相信一定会给你带来别样的收获的。

(2020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  张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