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28日下午4点,在中心校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一楼会议室,第二临床医学院刘浩然同学,外国语学院欧阳诗菡、辜思缘、胡湘怡等同学,联合采访了山东大学党委统战部原部长——刘佩成老师。
刘佩成老师接受了同学们的采访,与同学们亲切交谈了两个多小时。
1.在我小的时候,家里极度困难,母亲鼓励我一定要坚持学习。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泰安中学时,学校给我发了一等奖学金(六十斤谷子)。这六十斤粮食,是我人生路途上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它标志着党把我从旧社会的苦海中拯救出来。
我少年时期,国难当头。“七七事变”后,我的姐姐和弟弟因感染白喉,未得到及时医治而夭亡,父亲也因故去世,母亲接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当场晕厥过去。小小年纪的我,亲眼目睹了这个悲惨的场景。家庭陷入困境,在乡亲们的劝慰下,母亲忍着巨大的悲痛擦干眼泪,决意抚养我和小妹(才几个月)长大。母亲以加工煎饼维持生计,我就在家里帮助推磨、挑水、整理柴火。母亲深明大义,劝我在家里干活也不能放下学习。我小时候比较好学,1949年初报考泰安中学,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当时家境困难,拿不出上学费用。我向老师说明了情况,学校给我发了一等助学金(六十斤谷子)。当时正处于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前方急需军粮,而后方老百姓吃糠咽菜也要为解放军筹集军粮,这种情况下我还能得到宝贵的粮食,是党的关怀。我对党和国家心存感激。这六十斤粮食,意味着党把我从旧社会的苦海中拯救出来。
今天回想起来,我能抓住这样一个机会,也是源于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我仍在坚持学习,关心时事。我想告诉同学们,你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珍惜时间,不要放弃努力,尽力把自身打造得更优秀一些;希望你们年轻人能够通过学习中国历史、学习中共党史,了解中国过去的苦难,了解老一辈经历的痛苦,才能体会到如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担当起历史赋予你们的使命和责任。
2.在人生几十年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身体的疾病、家庭的离散、工作的失意、恋爱的挫折等。我在年轻时,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最困难的时候,是党组织关怀帮助我克服了疾病痛苦,我才得以继续为党工作。
在抗战期间,我染上了风湿性关节炎。1957年因工作需要,我到黑龙江省北安县出差,东北的严寒加上过度劳累,返回到济南后我的关节炎复发了,膝关节重度积液,肿胀得像大面包一样,疼得无法入睡。后来党组织派同志背着我送到医院。风湿病的治疗很痛苦,一条腿疼得像是被锯子锯!当时还伴有眼睛的虹膜睫状体炎和葡萄膜炎的并发症。那个年代治疗是用发烧疗法:在臀部打上一点牛奶,异体蛋白一进入人体内,就发烧到40度,然后头上敷冰袋降温。
那时我才23岁,是个年轻党员。在严重的病情面前,茫然得有点失去了信心。当时的党委副书记来看我,他说:“小刘,你要坚强,有病不可怕,就怕你的精神垮了。”他让同志们给我捎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嘱咐我学习保尔的精神,战胜疾病。学校的同事去食堂打饭,送到病床前。党组织的关怀、同志们的帮助,让我倍感温暖。
为了对抗严重的疾病,我如饥似渴地学习。我看了数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书信集,以及当时苏联的名著《卓娅与舒拉的故事》,还有很多其他书籍。自此,我的价值取向和对人生的理解,都有了一个升华。现在已经过去60多年了,我仍能背诵书里的一些原话:“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生是应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我还记得“书信集”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
人究竟是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保尔的至理名言,成为我病中的一盏指路明灯。我以保尔的精神来对抗疾病,希望自己更好地听从组织的安排,更好地为党工作。
3.怎么面对工作上的困难?怎么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那我讲三个故事给同学们听,都是我的亲身经历。
故事一:我工作后第一次做动员报告。
1951年初,我们中学的团总支书记调到外校,我当时是学生中的团总支副书记,他便荐我来做团总支工作,于是我参加了工作,那年我才17岁。
工作后接到的一个任务,是动员青年学生参加军干校。党支部的同志对我,说:“小刘,团里要开个动员大会,你去动员动员。”让我做动员?我大吃一惊!哎哟,我刚参加工作,二百多个团员都曾是我的同学。我感到很怵头,但这个工作任务不能推卸。党支部书记给了我一个文件《目前山东城市团的工作任务》,让我按照这上面的精神,先写个动员提纲。
我按照书记的要求写了提纲,第一段讲当时的抗美援朝形势,第二段讲动员青年学生参加军干校的原因,第三段讲应当有的认识态度。写好提纲以后,我找书记汇报。书记看了后说:“小刘,你这个提纲,能起到动员作用吗?你为什么不把你自己写进去,在第一批参加军干校时,你和同学们怎么一道写血书,怎么请求参加军干校的?你当时是怎么样想的?”书记这么一指点,我顿时明白了,我就讲我自己。
后来,在团员大会上,我讲了我当时报名参加的态度和情景,还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至今我还珍藏着当时参军同学(后来他们都成了部队的骨干)给我寄来的照片。正是因为有了党组织的指导和帮助,我的第一次动员报告才能顺利完成。
所以,遇到困难时你们要有信念,要相信组织相信党,要依靠组织依靠党。
故事二:我第一次上讲台。
1959年,我回到了教学岗位——政治教研室。第一次讲课,培训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当时我们有五个人,每个人分一个专题,我分到的题目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怎么在矛盾运动当中发展。400人的大课堂,一堂培训等于上台作报告,台下坐着的将都是全省选调来的中学校长、中学教师。
我很怵头这个任务,因此积极认真地准备。我到省委党校听课,老同志把他的讲课提纲给我看;我自己也做了很多笔记,写了讲义。备好课,先试讲;我试讲完,教研室主任说:“行!小刘,大胆上台讲吧。”
那年我25岁,真是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课程结束后,我听到反映,说我讲得有点意思,这是说我讲明白了社会是在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发展。这个内容你们现在都学过了,我提起这个往事,就是想告诉你们,要学会依靠党组织,依靠同志们,同时自己也要努力。
故事三:孩子是国家的未来。
1965年,我妻子生了儿子。后来她上班,走到洪楼校区一号楼前面的小路上,遇到了成仿吾校长。她向成老问候,成老说:“小张,你好吗?孩子好吗?孩子现在谁看着?”我妻子回答“嗯,我家老人帮着照看,孩子挺好。”你们猜,成老下面说了什么话?他说:“小张啊,你立大功了。”按成老的话理解,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孩子是一代接班人,不是自己的私产,成老的眼光是非常的远大。我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做丁克族,人生才算圆满。成老高瞻远瞩于国家和社会的未来,生儿育女不只是个人的私事。
在成老逝世前数月,有人曾问他:“你一生中什么时候最困难?那时你是否有信心?”他说:“如果说困难,那就算长征和‘文革’吧!但那时我仍有信心。”成老为什么仍有信心?因为他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想向同学们特别强调一点:要学习成老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
上面我讲了三件往事,都是我人生的第一次。人的一生,一定会遇到不少困难,一定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有坚强的精神支柱。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我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追求,源于我的生活经历。我是比较荣幸的,比较早地接受了党的教育,懂得了为党的事业奋斗,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
一百年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构筑起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包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在党的精神谱系中,在面对困难、面对险恶境遇时,所体现的风貌就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用这些精神武装自己,面对困难时就会有坚强的品格去克服困难,就会有信心。希望你们能够按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成为心怀“国之大者”,成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4.说点建议的话,我希望你们在学业上、政治思想上,能够双丰收。
我退休以后,学校党委书记找我:“佩成啊,你来做关心下一代工作吧。”关工委全称“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我退休以后就在做关心下一代工作,干了20多年,一直干到我82岁时,才不再担任机关退休党支部副书记及关工委负责人。
说点建议的话,我希望你们在学业上和政治思想上,能够双丰收。学业上要争取优秀,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创造条件力争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即便在校入不了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你们也要矢志不移。在和文学院的三十几位党员对话时,我说,祝贺你们,你们在政治生命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是你们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步。
5.同学们让我写寄语,我想到了三句话。
第一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指出,要努力培养青年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是我要首先寄语大家的,希望大家认真地学习,牢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嘱托,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第二句是我的人生体验:“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这句话是一位苏联诗人茨巴尔说的,伴随了我一生。每当我遇到一些困惑时,我就考虑“他不痛快,我能痛快吗?”我就想着怎样让别人更舒心。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希望对你们拥有幸福的人生有所助益。
第三句,我把《豪情满怀向未来》这本书送给你们,每人一本。书是学校离退休党委编印的,里面有一些老党员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写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读一读,看看老同志走过的路,从中汲取一些精神营养,希望你们一生永远“豪情满怀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