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 太仓一院

专科技术提升专栏

作者:■骨科18病区    
2023-04-30     浏览(175)     (0)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杨惠林教授团队开展合作,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微创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快速康复、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微创治疗方向上技术能力和科研水平均获得了巨大进步。该科室已熟练开展椎体后凸成形术等微创技术,并逐步开展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为苏州市重点专科。我科自2018年开始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杨惠林教授团队开展合作,学科带头人杨惠林教授,为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精通骨科常见疾病及疑难病例的诊治,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OVCF )微创治疗领域排名全球第一。通过团队引进项目,我科在OVCF微创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快速康复、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微创治疗方向上技术能力和科研水平均获得了巨大进步,技术水平在同级医院中保持领先。

一针治骨折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被称为“隐形杀手”,打个喷嚏、伸个懒腰,都有可能导致骨折。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骨折,如采用非手术治疗,4年的死亡率高达50%,被称为“人生最后次骨折”。椎体成形术是在影像引导下,将穿刺针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向椎体内注人骨水泥,已达到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腰背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的一种微创外科技术。此技术具有创伤小、效果明显、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我科借鉴杨惠林团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微创治疗体系,已熟练开展椎体后凸成形术这一微创技术,通过不到1CM的免缝小切口,实现“一针治骨折”,术后即刻缓解疼痛、病人就能下床活动的良好效果,改变了“伤筋动骨百天” 传统理念。由于患者早期活动,避免了长期卧床带来的诸如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和护理上的不便,并且打断了长期卧床导致骨量丢失从而出现废用性骨萎缩的恶性循坏。同时,我们医院为太仓市骨质疏松区域防治中心,开设骨质疏松专科门诊,为术后患者提供骨质疏松的规范化治疗,让这项微创技术为老年病人“撑

胸腰段骨折的快速康复

脊柱胸腰段骨折(T10-L2)是脊柱外科最为常见的外伤类型,大部分是车祸伤及高处坠落伤,损伤暴力较大,骨折常不稳定,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截瘫。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指采用一系列有循环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优化措施,以减少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从而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我科将ERAS理念应用于临床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的患者,采用改良肌间隙入路,术中出血基本控制在20ML以下,术后无需放置伤口内引流管;通过手术技术的改进,缩短了手术时间,病人术中无需放置导尿管,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同时通过贯穿全程的个体化评估,多模式镇痛管理,多学科的联合诊疗,患者在术后2-3天即可以在佩戴治具后下床活动。此项目获太仓市医学会医学新技术特等奖同时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诊疗策略获太仓市医学会医学新技术一等奖。

脊柱内镜技术

我科于2017年率先弓|进椎间孔镜技术。通俗的讲就是用根配备有光源的管子,通过一个很小的切口从患者身体的侧后方或者后方的安全区域进人椎间盘突出周围进行手术,通过各类精细的工具摘除突出的病变组织、去除增生的骨质松解神经组织。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创伤极小:切口仅7-10毫米,仅需缝合一针,出血极少,手术时间短;效果优良:术后患者立刻感知症状缓解,大小便能自理,护理简单;安全性高:可视化操作,视野清晰,患者采用感觉运动分离的硬膜外麻醉,术中能交流互动,大大降低损伤的风险;康复很快:术后数小时就能下地活动,住院时间短,可以很快回到工作岗位保证高质量的生活。今年我科已逐步开展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采用2个通道,一个是内镜观察通道,另一个是操作通道,其本质是开放手术的内镜化,更进--步的理解是视野优化下的脊柱手术。这个技术免去了脊柱外科医生为看到手术区域而做开放切口,在保证手术效果不变得情况下做到尽可能的微创。相比于传统手术,操作空间大,移动范围广,可使用传统器械,处理效率高,学习曲线扁平,水介质下视野清晰。特别对于椎管狭窄的患者有其独特的优势。我科已成功开展UBE下颈椎黄韧带钙化的切除,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切除,单纯腰椎间盘切除,腰椎管狭窄多节段减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