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第三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江苏赛区)选拔赛现场决赛落幕。本次大赛,全省共有75所高校326项作品参赛,最终产生个人(团队)特等奖45项、一等奖52项、二等奖72项。
我校 5名参与决赛教师王禹林、苏铓、王晓沁、梁医、严金凤全部获得特等奖,获奖率100%,特等奖获奖总数创历史新高。至此,本届教学创新大赛我校共获得奖项7个。
王禹林、祖莉、黄玲、张志安的《机器人机械设计》课程,针对内容脱节、沉浸感弱、短时浅层的学习痛点,开展“科—产—赛;点—元—群”全周期项目驱动,实现“机器人—教师—学生”三体智联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协作能力。
苏铓、陆建峰、付安民、张功萱的《网络编程技术》课程基于复杂工程问题导向,针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塑造四链一体的课程建设模式,致力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网络工程领域的工程精英和社会中坚。
王晓沁、殷增斌、徐建成、王修业的《工程图形学》课程,通过组建“师、生、专、助、企”多维泛在联系的学习共同体,打造 “经典+前沿+竞赛+思政”的四融合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紧密联系、个性发展、和谐共生”的课程生态。
梁医、范元勋、祖莉、宋梅利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引导学生树立“顶天”志向;强化课堂动手实践,结合课外创新设计大赛,培养学生“立地”践行;以“价值引领+知识能力培养”贯通教学单元,将“科技报国献身军工”思想意识融入学生心灵。
严金凤的 《飞行器设计与制作》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与实践能力,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项目式教学为特色,建设了规划教材、自制仪器、虚拟仿真实验等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了课程的实践教育引领作用。
吕艳、谢建春、成灵妍、张正军的《概率与统计》课程,通过打造多载体混合式学习空间、立体化的教学内容、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多维度的考核评定方式,使学生具备解决专业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张丽娜、徐伟、张轶、曹莹的《室内设计实践》课程,通过打造“先导性”教学资源,创设“模块递进式”教学活动,细化设计逻辑训练,逐级挖掘学生个体潜质,促进学生知识融合与思维提升。 (教务处 张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