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主题教育“要在推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上下功夫”,这为扎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应积极引领广大青年深学细悟、笃行实干,推动主题教育在青年心中走深走实、落地生根。
一、深化于学,以理论武装凝聚思想共识
学思想、强党性就要以理论武装为主线。理论的发展离不开青年,而青年的成长同样需要科学的思想理论来引领,青春的奋斗亦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来筑基。理论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一百多年来,我们党特别注重对青年的政治引领和理论武装,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理想信念坚定、家国情怀深厚的先锋力量。当代青年犹如不断积聚能量的初升朝阳、茁壮成长的小树绿芽,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生力军。在其价值观形成确立的关键时期,我们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培育工作要紧紧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要求,从思想认同上着眼、从理论武装上入手、从青年特点出发,以身边人、身边事为例,通过“接地气”“有灵气”的形式,用党的创新理论吸引武装青年,让党的声音广泛传入、深刻印入青年心中。我们要引领青年在思想学习、理论武装中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价值和实践伟力,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筑牢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从而凝聚思想价值共识,转化为青春奋斗动能,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心。
二、内化于心,以文化熏陶坚定理想信念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重要一环。校园文化蕴涵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我们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原则,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打造青年身边的思政课堂。一方面,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和载体,用心用情讲好党的故事、红色故事、榜样的故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重温历史、传承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汲取信仰的力量、前行的动力。另一方面,打造青年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只有激发青年热情、吸引青年参与,文化活动才能发挥好思想价值教育抓手的作用。要找准文化活动、思想教育、青年兴趣三者结合的关键点、切入点,通过红色文化展演、思政短视频征集、情景剧再现、理论宣讲、研学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学在日常、悟在经常,在活动参与、亲身体验中感受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实现文化滋养心灵、培育思想、坚定信念的育人作用,让红色文化基因行稳致远,让爱国主义精神深入人心。
三、外化于行,以知行合一挺膺担当奋进
重实践、建新功,要求青年在实践中自觉做党的理论的弘扬者和践行者,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青年的思维最为活跃,尤其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对理论的认同不单单来源于书本教育,更多的是来自于实践中的感悟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中指出,“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这为新时代青年“去哪里”“怎么干”的实践路径明晰了方向标和方法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只有在知行合一中锤炼本领、在担当实干中成长进步,才能推动主题教育在青年中走实落地,真正增强教育效果。我们要引导青年增强理论素养,强化专业能力,自觉从“校园象牙塔”走进“社会大课堂”,坚持学中干和干中学相统一,将个人奋斗与社会进步结合起来,主动把激扬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经风雨、见世面,在乡村振兴中、在基层一线上、在平凡岗位里感悟理论、练就本领、锤炼品格、建立新功,在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真正完成从“生力军”到“主力军”的淬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要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在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激扬青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汇聚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