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师范大学 - 《山东师大报》

精心研读:“解码”主题教育的正确姿势

作者:刘海江    
2023-05-31     浏览(80)     (0)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展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没有捷径可走,精读原著、深研原文是最权威、最有效的方法途径。清人郑板桥以孔子举例说:

“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干部也要有这样的态度,下这样的功夫,利用好主题教育的大好时机,把“精心研读”作为“解码”主题教育的正确姿势。

一、精心研读好主题教育的“有字之书”

在主题教育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干部要静下心来认真研读“有字之书”。不仅要仔细研究主题教育学习教材,还要认真学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从中感悟党的理论深度和思想高度、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从而坚定信心信念,增强历史自觉,不断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一是原原本本读。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干部要善于利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论党的自我革命》等学习教材,坚持精读原著、深研原文,要在通读原文的基础上,坚持精研细读,字斟句酌,仔细揣摩,理清脉络走向,领会其中精髓要义,悟透其中真谛,真正读出信心和力量,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切实提升主题教育实效。二是老老实实读。这次主题教育提出了“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尤为强调要在走深走实上下功夫,决不能做表面文章。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干部切忌只听宣讲不读书,满足于记住了一些金句、了解了个大概,把上了多少大课、请了多少专家、观看了多少辅导视频当作学习考核的重要指标,若如此无疑是违背了主题教育的初衷。三是勤勤恳恳读。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干部研读主题教育学习教材需要一份勤勉的态度和坚持的韧性。要讲求计划性,列出时间表,留足留够专门的读书时间,摈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习惯;要有持之以恒的钻劲和韧劲,以“钉钉子”精神,反复琢磨、细细咀嚼,真正把握精神实质和真谛;要把读书学习与躬身实践结合起来,深入师生中间开展常态化调研,坚持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主题教育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二、精心研读好主题教育的“时代之书”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干部应结合新时代的特点与要求,拓展创新主题教育途径,深入开展教育实践。要立足根本、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地读好“时代之书”,主动融入历史进程、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要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一是立足根本前提去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学习掌握蕴含和体现在这一思想中的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开展主题教育的根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自觉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创立,并随着新时代伟大变革而不断丰富发展,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干部须“读”好时代之书,把即时联系国际复杂局势、社会发展实情、历史文化传承作为一种习惯,以此帮助自己深刻领会蕴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里的时代精神、实践智慧和文明新蕴,跟进学习最新讲话、文章,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作为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的“源头活水”,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二是联系工作实践去读。实践造就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努力在实践中增加才干,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着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干部,要勇于站在火热的时代前沿,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工作实践,诸如世情、国情、党情、学情都要有精准的把握,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要善于联系自身的工作实践和岗位职责去读去学,让理论的学习呼应生动的实践,进而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自觉。三是坚持学用结合去读。当前,随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趋势的深度演进,高素质、高学历的年轻干部占比越来越高,结构也持续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干部的生活轨迹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再到学校,擅长的领域集中在“读”和“学”上,因为缺乏对高校思政工作“第一手资料”的掌握,工作实践中很容易出现“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情况。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干部要主动且迅速地适应工作实践的要求,坚持在学用结合、转化实化上“下功夫”“做文章”“求突破”,在推动理论同实践互洽的过程中,锤炼履职能力,克服“本领恐慌”和“空转打滑”,努力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精心研读好主题教育的“无字之书”

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必定会有文件方案、辅导材料、会议材料、信息简报等纸质材料,也少不了读书笔记、学习记录、台账清单等工作“痕迹”。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干部一定要避免陷入“材料教育”的泥沼,坚决防止学习泛化、异化。在此基础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干部要学会读“无字之书”,能透过表象看本质,多从是什么、为什么以及背后的利益关系和逻辑层次维度去看问题,不被表象所迷惑,不在结果附近找原因。一是坚持读透纸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干部要在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理论联系实际学,切实增强“读”的质效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掌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二是坚持读到“人”上。说要读到“人”上,主要是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干部要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工作对象——全校师生的清晰把握,要有“念兹在兹,枝叶关情”的境界。如果只知读死书、死读书,迟钝于对师生的了解,不知道师生在想什么、关注什么、需要什么,满足于工作中的上传下达、花拳绣腿,那肯定是做不好工作的。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师生尤其是大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都有着自己专属的特点,不关注不行、不研究不行、不研究透也不行。切实可行的做法是用好调查研究、特色资源等载体,把师生这本书读懂、读透、读深,解决好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是坚持读在事上。俗话说:人在事上练。实践证明,人只有认真干了、用心干了,经历的事多了,也就成熟了,遇事才能不慌,做事才能上道,成事才能有方。面对新时代繁重的发展任务,面对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压力,面对师生工作生活中的热切期盼,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干部不能怯战、避战,要坚持问题导向,始终眼睛向下、脚步向前,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正做到既能读懂制度文件,又能解决好师生的“急难愁盼”,打通服务师生的“最后一米”,这才合乎主题教育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