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独家
“你不笑的时候也像是在笑。”回忆起从事护理工作的这些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内镜中心的高峰鸿护士对这句话印象格外深刻。在她看来,这是患者家属给予她的最高评价,也是她33年护士生涯的底色。
世纪更迭,时节如流,她的“阵地”从妇产科转向了消化内科,后又流向了内镜中心。虽然工作岗位几经更转,但是她对患者的耐心与爱心,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与坚守却始终不变。
“你们有啥困难就告诉我,我一定尽我最大的努力帮你们。”这是她对患者庄重的承诺。在日常工作中,她亦是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提升护理工作的温度,践行南丁格尔誓言,照顾好她口中的阿姨、大姐、小妹妹、小兄弟……
“我的孩子是你接生的”
初中毕业后,由于高峰鸿的亲人中学医者居多,受家庭氛围的影响,高峰鸿便追随着她们的脚步,踏上护理之路。谈及为什么会选助产专业时,高峰鸿笑着说:“因为我喜欢小孩,我觉得迎接一个新生命特别神圣。”
1989年,高峰鸿曾经对于助产专业隐隐的幻想终于变成了现实。那时,18岁的高峰鸿作为实习护士,接生了她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新生命,“我当时都流泪了,抱着那个小小的软软的身体,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这个职业的神圣。”自此之后,对护士这一职业的热爱便深深地刻进了助产士高峰鸿的生命中。
1990年,带着这份热爱,高峰鸿开始在西固区兰棉场职工医院妇产科工作。此后的11年,她都在医院的产房中,亲手迎接了成百上千个新生命的到来。
在高峰鸿眼中,接生并不是一项机械的工作,而是一份值得反复回看的人生经历。她对每一个接生过的婴儿都倾注着自己的爱。高峰鸿说:“我从事护理职业最遗憾的事就是没有留存接生过的孩子的照片。”
在新生儿的亲人心中,高峰鸿帮他们迎来了“最珍贵的礼物”。再见面的时候,曾经的感激依然会涌出。几年前,在公交车上遇到了一件让她意想不到的事。暖洋洋的阳光洒在车厢里,忽然,一个十来岁的陌生女孩站在高峰鸿面前,叫着高峰鸿“阿姨”。正当她觉得莫名其妙时,身旁的母亲对高峰鸿说:“你看,这是我的女儿,十六了,她是你接生的。”那一瞬间,高峰鸿觉得“能够从事这份工作,能够为一些人带来如此深刻的记忆,真的是很荣幸。”
在乘坐出租车时,高峰鸿也遇到过司机坚持不收钱的情况,问及,司机回答道:“我儿子是你接生的。”提起这两件事时,高峰鸿开心地好似回到了抱着新生儿的时候,“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爱都是相互的。”她笑着说。自此之后,高峰鸿更为热爱她所从事的工作,南丁格尔誓言在她的脑海中逐渐变得鲜活、深刻。
“我们一定要爱患者”
2002年,高峰鸿从兰棉厂职工医院辞职,来到兰大二院,她的身份由助产士变为了消化内科的一名护士,开始更全面地从事护理工作。输液、领药、发药、铺床、与患者沟通……在工作的过程中,原本性格内向话不多的她逐渐变得善谈。被问及原因时,她笑着说:“临床护理需要我们和患者进行沟通。”
初来消化内科时,高峰鸿便遇到了“棘手”的病患。一位患者由于经常扎针,血管太脆,很多护士都扎不进去针。换班以后,高峰鸿来到病房,“阿姨我看您脚上有没有血管?”心情急躁的患者一脚踢到了高峰鸿的胸口上。虽然觉得有点委屈,但高峰鸿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耐着性子说:“阿姨,您先别生气,您的血管确实不好扎,我的妈妈和您年龄差不多,我会把您当妈妈一样看待,您再让我看看。”在她的耐心安抚下,患者心情慢慢平静,穿刺也是一针成功。
像这样不被患者所理解的时候还有很多,等待输液的患者曾冲上来一把抓住她的衣领,心情不好的患者曾打翻她的治疗盘,不理解医院规章制度的患者家属曾坚持要进手术室……“刚开始我也会感到非常委屈,但是换位思考,患者和家属也不容易,他们只是被疾病影响了,而且更多的人还是非常理解、尊重我们的。”高峰鸿说道。
提及当下的医患关系,高峰鸿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于就医质量的要求也更高,未来医院应该加强智慧医院建设,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的就医服务。护士在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之外,应该将更多的时间交给患者,多和患者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高峰鸿也会扮演好“老师”的角色,身体力行,将南丁格尔精神传递给下一代护理人。被问及带教经验时,高峰鸿回答道:“我们要从思想深处慢慢渗透学生对于职业的热爱,教会他们如何和患者沟通。”她常给临床带教的学生说:“我们一定要像爱家人一样爱患者,要体谅患者家属的不容易。”
在日常带教中,高峰鸿更是将学生作为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尽心竭力当好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科室之前有一个正处于叛逆期的实习生,她平时经常在上班时间玩手机,别人说什么也不听。”高峰鸿便主动提出当她的带教老师。带教第一天,她对实习生说:“你跟我女儿的年纪差不多,我会以妈妈和女儿的交流方式和你沟通。”后来,高峰鸿也正如自己所说的那样,像母亲一样鼓励着那位实习生,从思想深处培养着学生对护理职业的热爱,不断地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即使细致如吃早饭这样的小事高峰鸿也会主动关心。最终,那位学生以“优秀实习生”的身份完成了实习,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护士。
“不能因为我老了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2008年,医院内镜中心需要增加新的护理人员,高峰鸿便从熟悉的消化内科来到内镜中心工作,当时她37岁。
最初接触到这个新领域时,高峰鸿遇到了不少技术上的困难。“刚开始切肠息肉的时候需要用圈套器将息肉套住,然后收紧切割。但是我的手总是对圈套器是否套准没有感觉。”为了更好地感受圈套器的力度,高峰鸿便在工作不太忙的时候,抽空将圈套器套在自己的手指上感受力度,以便下一次更好地给患者进行操作。
“做ERCP手术穿导丝,穿的时候眼睛需要盯着屏幕,不能低头看操作,我感觉是导丝在进,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进。”面对这种情况,她便将用过的导丝留下来,安在手术刀上,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重复多次的练习。
在坚持不懈的练习下,高峰鸿的技术水平日益精进。一个多月后,高峰鸿已经能够独立配合医生手术。后来,她便凭借着娴熟的技术成为了内镜中心的一名护士。
内镜中心虽然是一个检查科室,但是人文关怀依旧是不可缺少的。在无痛胃镜还未大面积开展时,为了更好地理解患者的感受,高峰鸿会和同事们一起体验做胃镜。“自己真正做了之后,就知道了在胃镜到达胃部的过程中患者什么时候会觉得难受,怎样能减缓发呕的感觉。”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高峰鸿每天都会一遍遍地为患者演示如何戴口垫,如何配合医生呼气哈气,在患者做检查的时候陪他们聊天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当高峰鸿发现儿童做肠镜前肠道准备不充分这一问题时,她便主动承担起儿童的肠道准备工作,为孩子们讲解肠道准备的注意事项,到病房去跟他们互动玩耍,进行良好沟通,指导他们喝药,这让家长们放心不少。
在工作中,加班加点、十几分钟吃完一顿饭对高峰鸿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值急诊班,不论你在哪里,二十分钟左右必须赶到医院。”高峰鸿回忆起有天晚上下大雨,她去西固区帮母亲买药,医院打来电话说有个胃出血的病人需要紧急处理,她毫不犹豫地冒着大雨打车先赶去了医院。高峰鸿谈到,这样的事情在内镜中心还有很多,身边同事们“患者至上”的工作准则也在时时刻刻感染着高峰鸿。
如今,已经52岁的她依然紧跟护理行业发展的浪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护理事业的热爱。高峰鸿认为,护理专业正在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护理科研、护理技术、护理信息与护理事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不能因为我老了,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日常工作中,她积极参加医院科室培训,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护理行业的新知识、新动向。
卅载光阴弹指过。不知不觉间,高峰鸿已经在护理一线坚守了三十三年。在此期间,南丁格尔誓言逐渐从书本走向了现实,走到了成百上千个新生命的身边,走进了患者的心房。
在高峰鸿心中,护理职业赐予自己诸多的爱与感动。提及即将退休,她更多的是不舍。她说:“我还想继续干下去,退休之后,我还是不想离开医院,可能会当导诊,再为医疗工作贡献点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