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束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照进病房,仪器滴滴作响,护士轻快的脚步伴着轻柔的话语,这预示着新一天的工作拉开序幕。ICU病房(重症监护室)在这个生老病死与人情冷暖激烈碰撞的场所,所发生的故事却常常不动声色的体现着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随着电话铃声的响起,滚滚的车轮声,急匆匆的脚步声,转来的患者是一位老爷爷,一位“肺部感染”的患者,在医生及护士的不懈努力下,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好转。病人虽病情好转,却由于长期卧床从而导致肢体功能退化,从而影响后续的康复。大多数重症病人是不能讲话的,及时发现问题,靠的就是医生、护士的眼睛和经验。经过主管医生、韩文文护士长和张凯护士长的讨论指导下与康复科合作进行了早期重症康复介入治疗。众多研究及经验表明重症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期康复介入,可大大提高患者的拔管时间以及缩短住ICU时间。
前期患者病情尚不稳定由康复科对其常规康复治疗,逐步加强康复力度,韩文文护士长与张凯护士长积极鼓励与灌输患者早期康复理念的重要性,他们强调每个护士都应该牢牢的刻在内心里。在多方医务人员的努力下,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的辅助。
"咳嗽,再咳一下,用点力气"我们经常在吸痰的时候,鼓励清醒、气道开放的病人增加咳嗽的次数,气道湿化后患者一阵呛咳,痰立刻从人工气道往外喷,来不及就会喷到护士的仅服和身上t心管谁都知道衣服脏了,要立马换衣服,可我们的护士眉头都不皱一下,继续鼓励病人咳嗽,清理干净。在ICU病房外家属的眼睛里,我们只是那进出忙碌,连走带跑的身影,在病房里我们却是病人唯一的依赖。
看着病人脸上展露的笑容及眼中明亮的光芒,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同时在医生、韩文文护士长和张凯护士长的带领指导下要求对已清醒、病情稳定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如:患者急性期(卧床期)被动康复,体位摆放(定时的变换体位,翻身)、早期的坐位训练、坐位耐力训练、翻身、坐起训练、进食训练等等。恢复期(离床期)坐位平衡训练、站立训练、立坐平衡训练、重心转移
训练、行走训练等等。
在探视期间协助病人家属帮助病人翻身、坐立、进食。过程虽苦虽累,但听着家属一声声的道谢,看着他们眼中的希望,看着他们开心的面容,我们的努力终于看到的了结果。每天直面生死,我们要更加坚强,却也更需要柔软,这样才能更多的感受患者情感的需要,让医者更有温度。
想起冰心老人的一段话:爱在左,同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扶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撒,不觉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