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我院介入科成功运用 DSA 智能导航技术为一位肺部占位患者实施经皮穿刺活检同步联合微波消融,在精准智能导航辅助下同步完成微创诊断及治疗。
73 岁的沈老伯,10 年前因左肾占位于外科行“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诊断为:肾脏透明细胞癌。3 年前,沈老伯又因为大便带血,于我院肠镜下诊断为直肠恶性肿瘤,肠镜病理结果提示:
(直肠粘膜)腺癌,并进行了放化疗。幸运的是,沈老伯两次肿瘤治疗效果都非常好,基本没有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近期,沈老伯在定期复查随访中发现:右肺一枚结节较之前明显增大,CT 测量最长径已达16mm,CT 报告考虑转移可能。这让沈老伯一家人的心又悬了起来,肺部的结节是不是肿瘤转移?还是肺部长出来的?又有什么方法能够既能快速安全明确结节性质,又能彻底毁损肿瘤呢?带着这些问题,沈老伯及家属来到了介入科倪才方主任医师的专家门诊,倪才方在详细评估了沈老伯的病情及身体状况后,为其制定了“DSA 智能导航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同步联合微波消融”的治疗策略。
在入院完善了血常规、血凝等相关检查后,沈老伯在平整舒适的介入 DSA 治疗机上进行了肺肿块的微创介入诊疗。在局部麻醉药后,在 DSA 类 CT3D 三维旋转智能导航功能的指引下,团队医生将穿刺套管针于预设穿刺位置的体表投影点穿刺进入体内,并在导航系统的透视实时指引下,将穿刺套管针送至预定位置及深度,然后应用 DSA 机器的类 CT 旋转功能,在立刻重建的横断面、冠状位及矢状位等多个角度的图像清晰显示套管针位置非常准精后,就沿穿刺套管针引入活检枪,沿不同角度及方向对肿块进行活检,取得3 条病理组织。后撤出活检枪,沿原套管针引入微波消融针,调整不同方向对肿块进行消融。消融后复查类 CT,肺野内未见明显气胸及出血征象,手术顺利结束。整台手术仅仅半个多小时,患者无明显不适感,术后 2 小时即恢复饮食,4 小时后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第二天患者复查 CT 可见肿块被完全消融,术后第三天,沈老伯恢复良好,顺利出院。后穿刺病理结果确实这个孤立肺肿块为(肾脏)透明细胞癌来源。通过这次微创手术,不仅帮沈老伯明确了肺部肿块的来源,更是帮他排除了体内的又一颗“炸弹”。
我院介入科自 2005 年起,即在省内率先开展 CT/DSA 定位下对胸部实体肿瘤(原发性肺癌、转移性肺癌及肺部结节等)的各式消融治疗(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等),在近 20 年的临床应用中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目前已作为常规开展项目。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无需全麻,舒适度高,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对于 3cm以下肺内肿块可实现与外科切除效果一致的根治性消融,对于合适病例仅需一个穿刺针孔,即可实现明确诊断和根治性毁损双重效果;而对于 3cm 以上的肿块也可有效、尽快减轻肿瘤负荷,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张帅 徐云华 倪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