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重庆邮电大学的灯光就从学校大门口一直延绵到南山山巅,和天上的星星连在一起,流光溢彩、梦幻迷人!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到外婆给我讲过的那盏灯。
我的老家在渝黔交界的一个小山村,那里曾是当年红军去遵义经过的地方。外婆讲,在深沉的夜色中,向前挺进的那一个个红军提着油灯,蜿蜒几里路,像萤火虫一样闪亮,成为了一道风景。
外婆说,那灯光就是贫苦大众的希望。“一个人的梦想,其实就是一盏灯。”外婆常为我鼓励加油。每每学习之余,我总是拿着英语词典背单词,对着学习资料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口语。高中毕业后,我考入了四川外国语大学。期间,作为交换生到美国加州大学学习一年,本科毕业后,前往英国攻读硕士,我满怀希望,努力实现成为一名优秀翻译的梦想。
每当这个时候,我还会想到妈妈给我讲过的那盏灯。
从本科到研究生,正当我在成为一名优秀翻译的成长道路上踌躇满志的时候,我的梦想却让爸妈对女儿不从父业难以释怀。
我不从父业,大抵就是爸妈的工作给我带来的影响。那时,爸爸在一所中学当校长,妈妈在一所小学当老师。每天总是早出晚归,我几乎见不到他们的身影。即便寒暑假,也常有他们的学生抱着书本来家中做作业、问问题,爸妈会在他们各自的“课堂”里反复讲解。就连晚上,我也只能陪着爸妈备课、改作业,可以说,他们真正留给我的时间甚少。
2019年初,我毕业回国。春节时,老爸带我参观了一所镇上的中学。那是他当年入学和工作的学校。由于时代变迁,当年的瓦房换成了平房,后因生源减少,合乡并镇,本镇的孩子去了另外的镇上就读初中,这所学校就只保留了小学。爸说,这所学校是自己求学、梦想起飞的地方,后来毕业又回到这里工作,自己又亲手把一批批学生送出了山,送进了更高的学府……
说话间,我转头看到两鬓斑白、面容苍老的爸,眼里噙着泪花。
坐在回城的车上,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原因,让当时学习成绩优秀、本可以跳出乡镇去城里工作的爸选择了在贫穷的小镇工作?又是什么样的感情,让离开数十年的爸,对这所破旧的学校念念不忘?
爸没说,我没问。
不久后的一天,我去接老妈下班。由于到得早,我便轻轻地来到窗户下,驻足投向教室,而眼前的画面让我触电一般,直抵心灵———一盏灯透过窗户,正好照在教室里上课的老妈身上。老妈投入的讲解,生动的动作演示,精彩的板书,学生渴求知识的眼神,好奇、惊讶的表情,对老师的由衷的赞叹,掌握知识时的兴奋,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
精彩的瞬间,让我看到了老妈的青春靓丽,让我感受到了老妈的睿智、博学!这分明就是一首专属于我老妈的美丽诗篇!
“其实,老师就是一盏灯,能为学生打开世界,带来光明!”不知何时,老妈来到我的身后。
“老师,就是一盏灯!”那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的我,脑海里一直浮现着老妈上课的画面,耳边始终回荡着老妈低沉、饱含深情的话语。
有时候,改变想法就在一念之间,而我想当一个老师的念头也在那个晚上萌生。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到我们邮电大学的那盏光芒四射的灯。
说来也巧。当年,重庆邮电大学公招教师。当得知我也有报考机会时,我感觉内心有一股涌动,激发着我去学校探索。
一个晴朗的上午,我踏进了这所花园似的学校,这里有一个气派且极具艺术感的大门、一座座别具风格的教学楼。翠绿欲滴的树儿和娇羞欲语的花儿,更为它平添了一份勃勃的生机,形成了一种人工美和自然美和谐的景色。在学校的广场上,我远远地看到一尊伟岸的雕像,走进了仔细品味雕像上的介绍:郭长波,江西瑞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重庆邮电学院首任党委书记、院长。
红军?脑海里情不自禁地闪现出我童年时,外婆讲述红军提着油灯路过老家时的壮观情景。
从红军经过的地方出生,到老红军工作的地方奋斗,这种红色基因的传承,对我来说,这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那天,驻足在郭老的雕塑前,沉思着郭老的事迹,这位从长征到解放华北、西北,再到西南的老红军,所到之处都用牺牲奉献、敢为人先的精神,诠释了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尤其是担任重邮第一任校长后,以郭老为代表的老一代重邮人薪火相传,持续奋斗,形成了“百折不挠、不怕困难、团结奋斗、乐于奉献、敢为天下先”的优良办学传统,晚年他还开创了“郭长波教育奖励基金”,20余年里爱心如一具具火红的火把,为1000余名贫困学生家庭送去了希望,帮助贫困学子完成了学业。
这仅仅是一座雕塑吗?不!这分明就是一座灯塔,一座光芒四射、照亮我们每一个重邮师生前进的灯塔!
我坚定了报考重邮教师岗位后,便抓紧时间精心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最终在300多人的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新时代的重邮人。
每当在这个时候,我就会想到我们邮电大学的另一盏灯。
《后汉纪》中有一句话叫“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在我20多年的求学生涯中,常常幸运地遇到好老师,他们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睿智、进取、温柔、宽厚、平等、耐心、渊博、豁达……在他们的引领之下,我觉得辛苦的求学之路上也有很多慰藉。
如今,我有幸成为了教师!成为了沐浴在重邮外国语学院温暖灯光下的一名教师!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在学院党政领导下带来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学生就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的显著进步。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启发式”、探索式”、“自学式”等个性化课堂呈现的无限魅力及其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索能力的巨大帮助;也受到老师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盈的教研科研成果对我的启迪和感召。
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了老师们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更懂得了“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深知要把学生的学业成长和人格培养完美结合。
教育是什么?
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现在我才真切感到,要做影响学生的那一棵树、一朵云、一个灵魂,并不容易。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每一项都是一种长期的修为,需要自己有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愿力,在为人处世上要严格要求自己,身正方能为师;在专业知识上要不断进取,学高方能为范;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爱的那盏灯,照亮求学路上的每一个学生。
虽是“出道艰苦日”,但有“后来幸福时”。
和爸妈相比,我很幸运。经过努力,我接过他们的教鞭,传道授业,立德树人。
和同事相比,我也很忐忑。初为人师,诚惶诚恐,未来的从教之路需要自己好好学习。
“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殷切期望,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夜深了,走在校园路上,迎面而来的都是一张张笑意融融、青春恣意的脸庞,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但我似乎更满意于现在正走在人师进阶之路上的自己。
此时,我眺望远处,许许多多盏灯光交织成了重庆美丽的夜景。灯光闪烁,光景迷人,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南山历来是重庆夜景的灵魂和精髓,而构成这夜景灵魂内核的正是闪烁在南山之巅、最高”学府之上的那一盏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