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26日上午,《医教康一体化居家康复服务项目》总结表彰暨(T/CARD 029-2022)《0~6岁听障儿童居家康复服务指南》和(T/CARD 030-2022)《老年听障者居家康复服务指南》团体标准(简称团体标准)推进专家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纳新,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标准部主任王保华,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语言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特殊教育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孙喜斌出席研讨会。党委书记车先礼代表学校致辞,会议由副院长赵景刚主持。一体化服务单位滨州医学院、深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烟台市残疾人事务综合服务中心、深圳市儿童医院和标准制定单位烟台特殊教育学校、北京康之声听力技术集团、北京市康复辅助器具协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等八家单位及师生代表共60余人参加会议。
车先礼在致辞中表示,《医教康一体化康复服务》项目是滨州医学院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康复进家庭”号召的重大举措,是学校对“残健融合、教康结合、医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探索。学校作为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基地,将借助《医教康一体化康复服务》与各单位加强联系、强化交流、推进合作,共同为推进康复医学科学技术推广和普及、为推动中国高等康复医学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总结会上,孙喜斌作“听障儿童的居家康复服务是早期干预的成功之路”报告。相关高校、机构、医院和学生代表分别介绍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单位的定位、职责与感悟。会议对医教康一体化居家康复项目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
纳新认为,该项目是滨州医学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切实举措,既与国际康复理念接轨迅速,与国家政策、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结合密切,又与残疾人康复真正需求对接紧密,对于提升0-6岁听障儿童和听障老人康复服务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一步,要做好团体标准推广应用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和残疾人精准康复行动实施中统筹推进,推动我国听力语言康复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团体标准推进专家研讨会上,王保华作《把握团体标准的战略机遇,助力康复服务高质量发展》报告,特殊教育学院副理事长王树峰博士作“‘0-6岁听障儿童/老年听障者居家康复服务指南’团体标准解读”报告。纳新对两项团体标准如何推进做了指示和要求,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曹同涛进行了工作总结。
《医教康一体化康复服务》项目在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标准部、烟台市残疾人联合会的指导帮助下,各合作单位积极探索,历时两年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尤其是两项团体标准的出台为更好地推广0-6岁听障儿童及听障老人开展居家康复服务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张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