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六局建设报》

战天斗地共筑强国梦三线精神代代传

2023-05-01     浏览(178)     (0)

1964年,党中央作出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以优化新中国的工业布局,一场规模浩大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中西部地区拉开帷幕。壮志凌云的中建六局先辈们,积极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翻越深山峡谷,穿过大漠荒野,义无反顾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轰轰烈烈投身三线建设的历史潮流。


湖北省蒲圻2348工程3110厂(纺织总厂)

从1965年起,三线建设逐渐掀起高潮,全国各地建设队伍陆续奔赴三线地区,各种物资也源源不断运往内地。中建六局先辈们与数百万三线建设者一样,怀揣赤诚之心,舍小家顾大家,舍小我成大义,打起背包、跋山涉水,一路筚路蓝缕、栉风沐雨,走向艰苦创业的新战场,参与建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委第二十试验训练基地(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个航天设施基建工程)、第二汽车制造厂(即东风汽车集团前身,我国第一个完全自主设计、建设的大型综合汽车制造厂)、东风轮胎厂、荆门炼油厂、黄龙滩水库至十堰市头堰水厂输水工程,湖北省浦圻2348工程3110厂(纺织总厂)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


二汽总装厂“土模”施工作业

由于三线地区社会经济欠发达,工业布局以“靠山、分散、隐蔽”为原则,建设者们面临着“无住房、无后勤、无基建”的艰难局面。在当时困难的经济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他们住席棚子、以汗洗脸、以风梳头,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一片片荒芜的土地上创造出了一个个工业建设的奇迹,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

由于三线地区社会经济欠发达,工业布局以“靠山、分散、隐蔽”为原则,建设者们面临着“无住房、无后勤、无基建”的艰难局面。在当时困难的经济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他们住席棚子、以汗洗脸、以风梳头,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一片片荒芜的土地上创造出了一个个工业建设的奇迹,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


东风轮胎厂

三线建设期间,国家投入2000多亿元资金和数百万人力,历时十余年,许多特色鲜明的工业基地和新兴工业城市在崇山峻岭中拔地而起,初步建成一批国民经济骨干企业,形成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铁路交通、石油、钢铁等为基础,机械、电子、化工相配套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优化了我国经济布局,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发展。


十堰市东风剧场

战天斗地、甘之若饴,中建六局先辈们用青春和热血、责任与担当,参与并见证了这段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让一个个建设者的奋斗史,凝聚成了新中国的创业史。由三线建设孕育出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成为民族精神、国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激励着一代代六局人奋勇争先、笃行实干,以非凡的业绩在中华大地上不断书写新的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