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人口大国。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发展,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各民族能够以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不断深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信息交流、沟通交往和传递情感的纽带,在国家和民族内部起着凝聚人心,形成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正式写入党章, 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和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了“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路径。 民族地区要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等高度去看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和推广工作。
一方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夯实的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广泛使用使得各民族群众在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不仅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和发展, 在文化的交流中各民族群众 “五个认同”与“四个与共” 意识也不断增强, 坚定了文化自信自强。语言通,则心通。各民族群众在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基础上不断增进共同性,有利于构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有利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夯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到中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东部地区群众积极到民族地区投资就业,各族群众在经济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人心凝聚的精神纽带。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力地推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语之相懂,心之相通,情之相融,频繁的跨区域流动中, 各族群众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广泛交往中成为和睦邻居、知心朋友,相互了解、彼此包容、相互尊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扩大了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广度, 增加了交流的深度,增进了交融的最大公约数,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夯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另一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增强各族群众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感认同、激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热情提供了内在动力。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帮助各族人民及时了解国家各项政策方针,共享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符号的各种资源;凝心聚力,增强了各族人民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感认同。 随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以语言之力助力社会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也能享受到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带来的“红利”,从而不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走向国际化、成为国际性语言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近年来,语言作为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获取科学文化的重要资源,帮助民族地区老百姓通过各种渠道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社会价值,促进当地居民外出求学、务工、经商,增强低收入人口的内生发展动力。 这些促进各族群众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意识转变,激发了各族群众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热情。
在遵循语言科学规律,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我们应坚定不移地不断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纽带,增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社会交流, 加深各民族之间情感,促进各民族之间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基固本,共同铸就中华民族同心圆。
(康巴文化社科普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