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宣传部 高鸿)日前,四川民族学院-甘孜州共建州级科研平台揭牌及授牌仪式在我校举行。甘孜州委宣传部、州科技局、社科联、科协相关领导,学校各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各科研平台负责人、师生代表共同参加了仪式,为甘孜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噶玛噶孜唐卡画派研究中心、甘孜州格萨尔文化研究中心、川西北生态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甘孜州普法教育基地、甘孜州高原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基地、甘孜州青少年物理科普教育基地、民院智汇众创空间8个平台进行了授牌。
此次授牌是校地共商科技合作,全面落实甘孜州“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的实际行动,标志着校地“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更是校地整合学科资源、凝聚甘孜州特色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对推动校地科研协同创新和实现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推动科技强国战略在民族地区深入实施,着力增强高校科研创新和服务地方的能力,学校加强与甘孜州的协同联动,推动州级科研平台建设落地落实,以实际行动助力科技强州建设,在推动科学研究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地方发展上再辟新赛道、新领域、新航向。
近年来,学校聚焦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农牧业等领域持续推动科研创新,以科研提升工程为依托,持续凝特色、强内涵、明方向。围绕“民族性、地方性、应用性”的办学目标定位,建成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康巴文化研究中心,下设28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校级科研机构。学校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投入1300余万元建成横断山区生态保护与特色产业培育科研实验中心,正在推动涉藏地区(四川)生态与环境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立项。学校的科研内生动力进一步铆足,科研的辐射和对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为增强科研服务地方的能力,学校加强了与甘孜州的协同联动,以现有平台为载体,积极拓展现有科研平台功能,共同推进州级科研平台建设。
未来,学校将以现有科研平台为支撑,以州级科研平台建设为抓手,锚定项目实施、科研产出、成果转化等关键要素,不断提高平台的运行效率和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