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 - 《九院报》

九院克服场地和人员困难,增援急诊关心员工确保临床一线有序高效

九院医护“在一线”中义无反顾

作者:通讯员 周荻然    
2023-01-10    

上海九院急诊近期每日接诊人数攀升,南北部输液室门口都排起了长队。医护人员克服感染困难,坚守一线救治患者。李幼生主任成功抢救多例危重患者,包括新冠阳性患者。九院各科室持续应对感染减员问题。

南部急诊每日就诊近800人次,北部近500人次,南北部输液室门口都排起了长队。

——这就是近两周以来,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的真实场景。随着国家新冠防控策略的调整,上海的防疫政策不断优化,九院各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克服场地和人员困难,秉承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全力救治,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坚守一线不松懈。

“如果我们休息,那么多病人怎么办”

近日,九院急诊接诊人数逐日攀升。超过抢救床位几倍的抢救患者和危重病例“压”在南北急诊人的肩上。整个急诊大厅人满为患、无处下脚,已经远远超出急诊科的接待能力和容量。

与此同时,伴随着医护人员的大量感染,南北急诊医护人员几乎全都“阳”过了一遍。在忙碌的急诊里,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努力冲锋在前,前期感染的医护们病情稍有好转,就哑着喉咙赶回岗位。护士长有些哽咽,“其实有一半多的护士姑娘们感染后一天都没休息过,但没有办法啊。如果我们休息,那么多病人怎么办?”好在目前医院已组建应急预备队,组织其他科室医护人员支援急诊,并通过开设额外就诊通道、竭尽所能扩大抢救床位等方式收治患者。

手术台边,今天出奇的“热”

手术台边的一助和二助,感觉主刀的李幼生主任今天手异常温暖,热气腾腾。凌晨开始的急救手术台边,普外一科主任李幼生正为一位盆腔放疗导致的冰冻骨盆患者进行生死时速的抢救手术。

来自江.西的58岁宫颈癌患者小娟在当地手术放化疗后,突然出现了罕见的放疗并发症——放射性肠炎合并小肠-骼内静脉内瘘,需要立刻切除肠瘘瘘管,并修补骼内静脉。这种盆腔放疗导致的冰冻骨盆,一直以来是外科医生的“噩梦”,肠道粘连分不开,血色素这么低,一旦手术遇到困难,患者有极大可能下不了手术台!

小娟在当地医生的建议下辗转找到李幼生求医。到达急诊时,她的血压已经降到70/ 40mmHg,心率125次/分,血常规提示血色素51g/L,而小娟还在不停便血,同时,新冠病毒核酸也为阳性。

“赶快把患者收进病房,抢救生命最重要!”12月19日凌晨,李幼生第一时间赶到手术室,分离粘连,找到放疗损伤的肠管,显露骼内静脉,缝扎病变血管,成功止血……随着出血的停止和大量血液流人小娟的血管内,她的生命又一点一滴地回来了。此时大家才知道,李幼生还发着39.5度的高烧。

“我来帮班了,知道你这边压力太大”

面对大量患者,夜间发热门诊的气氛急迫焦躁。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响起,“王昱,我来帮班了,知道你这边压力太大。”"孟主任,您怎么来了?”消化内科值班医生王昱有点惊讶。

“你这边患者积压很多,科里同事大多已感染发烧,有些白天已经很累了,我还是自己来支援你吧。”在人力已捉襟见肘的消化内科,科主任、党支部书记孟祥军带头到发热门诊支援。短短一小时内,救护车送来的重症患者就有十余人,而轻症患者则越来越多滞留在发热门诊外。孟祥军有条不紊地根据患者的轻重缓急分别确定救治方案,把要抢救的患者立即分流至急诊抢救'室,症状较轻但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则留在发热门诊补液观察。直至凌晨3时,才把所有在发热门诊排队的患者接诊完。

“如果不手术,他就没有机会了”

近一两周,九院许多科室不断有医护人员感染,各科室陆续出现减员。而神经外科接收的急诊和住院患者都以危重症为主,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并及时处理急症患者,神经外科医生李轶已经连续在医院住了两周。(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