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闫雪 记者 赵琳琳)近日,第三届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黑龙江赛区)选拔赛现场决赛落幕。学校17位教师获奖,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
船舶学院李明伟老师及其团队的《港口规划与布置》、智能学院刘志林老师及其团队的《工业机器人》、计算机学院刘海波老师及其团队的《人工智能》、数学学院贾念念老师及其团队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获评特等奖。动力学院王佳琪老师及其团队的《传热学》、材化学院丁鹤老师及其团队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党委武装部李彦涛老师及其团队的《军事理论》获一等奖。
本次大赛,全省共有38所高校496门课程参赛,经过网络评审和现场评审两个阶段,最终产生特等奖14项、一等奖42项、二等奖75项、三等奖120项。赛事组织过程中,学校统筹安排、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开展校院两级遴选和体系化指导培训。各教学单位组织充分,教师积极踊跃,全校累计约180名主讲教师、400名团队教师参与申报。学校以赛促教,全维度、全方位、全链条为参赛教师提供支持和保障。
学校立足“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教授就是大学、办学就是办环境”的办学理念,以办学理念作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顶层设计、理念引领、能力培育、支撑保障”一体化纵深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学校出台的《新工科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深化新工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牵引,着力以理念变革引领教育变革,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推动教育现代化,培育一批热爱教学、德艺双高的“工程金师”。
学校聚焦五育并举新要求、课程教学新常态、教学组织新形态,通过教学研究、教学培训、教学研讨、教学观摩、教学竞赛等一系列教学创新交流平台,立足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积极开展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重塑、课程设计优化、教学模式创新等改革,构建全流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教与学,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