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是全国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李启色的家乡。2014 年到 2017 年,他曾利用三年时间陆续往返广汕两地,对汕尾进行实地写生。三年里,李启色背着画板跋山涉水,几乎走遍汕尾的每一个角落,挖掘家乡的历史文化景观、自然人文景观、红色革命遗址,最终形成“大美汕尾”画展。组画囊括了148幅山水画,包含汕尾八景、红色篇、蓝色篇、绿色篇、古韵篇、人文篇六个篇章,侧重于透过汕尾的红色景观体现党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还为当时汕尾市创建省文明城市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画要画得好、有境界,离不开画家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和体悟自然的文化内涵。李启色观察生活的习惯离不开他的成长经历。他从小在汕尾海丰县长大,海边常常会遇上台风天,而那时候电视尚未普及,更不用说天气预报了。家里的老人就教导晚辈们观察台风来临前的自然变化,如果傍晚看到漫天红色的云彩,又有蜻蜓在到处飞,就可能要刮大风下大雨了。“小时候碰到过几场大台风,吹倒了很多房子,所以我们很注重观察天气。”得益于生活经验的积累,李启色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而这份敏感也支撑着他后来静心、细致的创作。
如今回到家乡汕尾工作,李启色更将华师情缘与自己的家乡情结牵系到一起,做好汕尾校区的建设,对他而言既是投身岗位加强华师建设,更是回报桑梓,推动家乡发展。
对于汕尾校区的学院建设,李启色说自己对此“雄心勃勃”。创意设计学院开设专业与当地特色产业紧密相关,如服装产业、珠宝产业等。李启色致力于推进创意设计学院发展与当地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当地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更希望以汕尾校区为粤东西北的桥头堡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向纵深发展。无论是对于新的艺术创作,还是学院的管理工作,李启色都充满信心,依然精神饱满、干劲十足,“我始终相信人的正气足就能够出正气成果。”
(本报记者 高慧霖 陈璐 曾尔婷 文字)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