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北师范大学 - 《河北师大报》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作者:李秋霞  梁 震    
2023-04-05     浏览(406)     (0)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与人工智能机器人如何更好地共存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答题。

(一)人机协同:充分提升专业发展效能

“人机协同”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人机协同的基础是人和机器间的平等对话和取长补短。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教师和人工智能机器人平等对话的前提则是对教师本真的认识和了解。在“人工智能+教育”深入融合的过程中重塑教师角色,要回归到生命本质进行探寻,实现智能与生命的和合相生。

人工智能时代,以往像知识“传菜员”角色的教师或将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所取代。永远不能被机器代替的部分,则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目标和永远的作用点。创新力、学习热情、动机等深层奥秘将被发现,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教学专业发展功能将从对人的外显性知识能力的获得,不断向内隐性更高级的思维活动发生改变。教师从教人使用新技术为体力“减负”升级为使用新技术为脑力“减负”,进而发展更高级的部分。

人工智能机器人至今还在不断进化,其技术创新的速度和应用规模也都史无前例,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不广泛,教育技术创新的速度和效果并未像其他产业一样达到预期。但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达成共识并且实践领域也取得显著效果的,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带来的学习革命———深度强化学习。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深度学习能力让人刮目相看,同时深度学习的潜能也让人充满想象。深度强化学习技术几乎贯穿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各个细分领域,包括知识工程、专家系统、音视频识别、语义分析、情感计算、眼动追踪、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

人机协同要求教师比以往更要懂教育,回归本真、面向未来,更了解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技术特质和优势。人工智能难以实现人类的那种人文性,但在逻辑性和理智方面很可能要比教师做得更好。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新的专业发展路径将由知识和技能的占有转向人机协同知识体系的重构、问题诊断改进、个性化指导、社会网络连接指导、心理健康疏导、信仰和价值的引导、同伴互助专业成长、人机结合教育决策、人工智能教育服务伦理监管等。不同专长的教师则会组成多元的教师集合体,借助人工智能协同合作发展。

(二)知行合一:深度融合专业知识结构

互联网的诞生对于知识的生成与传播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知识不再是一部分专业人士的特权。每个互联网链接的人都可能在生产新的知识,并通过网络快速传播。这种新的知识类型受到重视,引发了学习观、教学观和师生观等方面的深刻变革。顺应技术时代的知识变革,教师应具备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增强对知识再生产的能力。

以人工智能为主要特征的新工业革命正加速知识形态的演进和更替,教师拥有的分科性的确定性的知识体系优势已不存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不再是围绕经验、知识和技能的分享,而是要将这些融合到一起。对于教师个体的经验需要上升为理论的探讨,对于知识的学习则要借助人工智能的知识自动化技术来实现创造性的飞跃。教师是与人工智能相互协作的知识创造者。

在专业发展的知识结构上,人工智能是教师的得力伙伴。而在知识和行动的融合发展上,人工智能则起到监督员和建议者的作用。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教师在实际教学场景中,或者是虚拟教学场景中的言行进行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进而生成小数据,从这些小数据中再进行提炼,生成教育教学或管理的某种理论。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言行不断纠偏和改进,而且还有助于教师将自己的经验提炼为某种理论,教师工作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让其成为了可能。与此同时,教师通过互联网平台还可以进行跨时空协同教研,结合数据和原理进行更有质量的教学研究,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边界对话。

(三)虚实平行:整体打造终身学习生态

把人工智能仅当作一种新的技术显然无法称其为一个时代。而当人工智能为人们呈现出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时,才算是真正让人们进入了一个时代。雅斯贝斯提出“轴心时代”是以物理世界为主的,而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中除了物理世界外,人类的心理世界和人工世界的轴心却并不明确。直到如今再回望历史,才发现心理世界的轴心是文艺复兴以来的人类理性的大觉醒,而有学者预言,人工智能时代将是人工世界的轴心。

对教师专业发展而言,以往人们专注用物理世界的原理去谋划教师专业发展,包括给教师专业发展搭结构、划框架、谋资源、出对策,却鲜有考虑到物理世界的物质的稀缺性是其根本特质,因此再美好的教师专业发展愿望也无力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结构的割裂、资源的争夺、对策的浮夸都很难实现教师专业性的真正提升,唯有在技术创新中找到新的路径,才能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真正解放。

在现实的物理世界中,教育和学习都是一种稀缺而珍贵的资源,但透过互联网的崛起,人们才发现另一个世界中教育和学习可以无处不在。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教师专业发展虚实融合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教师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的使命,而人工智能赋能的中国式现代化正在孕育着人类新的文明形态。人工智能引领的技术创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拓宽了时空和认知边界。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存在方式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教师存在方式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人———机之间技术环境的变化,而且在人———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变化中也可见一斑。人工智能时代,每位教师可能都是智慧数据链上一个节点,连接的力量比占用更加强大,甚者未来可以通过脑机、脑脑接口实现认知传输与群体协同的数字化变革方案。教师连起手、连起脑来,“群体智慧”的文明之光将愈发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