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安徽师范大学 - 《安徽师大报》

服务赋能青春,讲台悦动成长

2023-03-31     浏览(144)     (0)

编者按 三月花开,春色烂漫,师大的校园里充满着青春的气息。校园建设在这样朝气蓬勃的氛围里迈向了新一级台阶——学校团委积极与地方协调联动,近200名大学生志愿者走进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助力开展“双减”课后服务;各学院学生宿舍“一站式社区”试点工作也在学校部署下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安徽师大的学子们走出校园,奉献社会,同时也在校园内尽己所能地沟通联结上下,使得这个大家庭更加团结和睦。

为助力教育部“双减”政策落实落地,有效解决课后服务师资难题,切实发挥学校服务基础教育的职能定位,2021 年,芜湖市教育局联合在芜两所高校——安徽师范大学与安徽工程大学,启动了芜湖市“明日行知·青悦课堂”大学生志愿者课后服务活动。我校“五四爱心学校·青悦课堂”大学生志愿者课后服务项目也应运而生,目的之一便是希望籍此项目平台,引导我校青年学生在投身志愿服务与供能教育改革中进一步提升教学技能,夯实专业基础,培育师范素养。

  校团委学生社团部副部长曹寅飞是我校大学生志愿者课后服务项目的负责人之一。谈起“五四爱心学校·青悦课堂”课后服务活动的成效,他介绍道:“自2021 年项目启动以来,在芜湖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招募、派遣了百余名课后服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于芜湖市各中小学校。同学们在‘青悦课堂’的讲台上提升了专业能力,实践了‘志愿精神’,也收获了美好回忆。同时,志愿者们成为了有‘大作为’的‘小先生’,为芜湖市基础教育先行示范区建设贡献了青春力量,彰显了师大学子的风采与担当! ”

  曹寅飞介绍到,在项目最初成型之时,“如何选拔出热衷志愿服务、综合素质过硬、专业能力扎实、代表师大形象的志愿者”是承办该项目志愿者招募、派遣工作的校团委首先思考的问题。在逐步的探索、实践过程中,我校课后服务大学生志愿者的招募形成了五步走机制,第一步,校团委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以保证信息全覆盖;第二步,同学们需在线上完成报名,由此进行候选人服务意向的预梳理;第三步,校团委将牵头指导校内相关学生社团开展一轮选拔,以实现层层把关、优中选优;第四步,各中小学校负责人汇集我校开展二轮双选会,在双选会上进行志愿者与服务学校的双向选择、相互匹配,确定最终的志愿者名单;第五步,学校与各中小学校组建双导师队伍,对入选志愿者开展培训、派遣,并进行全过程、多方面的联系指导,保证志愿者安全与课后服务质量。

作为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的主任,19级英语(师范)专业的朱润在今年线上报名过程中,收到了近500位同学的报名信息。她根据校区对其进行了详细划分。第一轮选拔由校内社团负责面试志愿者:2月27日、28日两晚,大学生活动中心的招聘大厅内集聚了来自花津与赭山校区的同学,他们向面试官展示才艺,推荐自己。考虑到天门山校区的同学路程较远,针对他们的选拔则由相应社团线上完成。“经过社团初面后,我们仍然筛选出近200名志愿者参加二轮双选会。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这次课后服务活动的热情相当高。”

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副主任、1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艾小妹负责了课后服务志愿者招募工作的具体开展,“在得知今年课后服务志愿者招募工作的安排后,志愿中心便开始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落实各项工作、完善相关细节,办好‘双选会’不仅是是志愿中心工作人员的职责,更是使命——因为‘双减’课后志愿服务者直接代表师大志愿服务的形象。”艾小妹介绍说:“志愿者选拔有两个参考标准,一是志愿者专业、特长对口;二是获得教师资格证或参加过志愿服务者优先考虑。”作为招募工作人员,艾小妹很感谢各个社团的积极配合。“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圆满地完成了本年度的招募工作。”

21级美术学专业的丛浩桐在看到辅导员转发在班级通知群里的招募信息后,便觉得这是锻炼自己的绝佳机会,于是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在被问及自身的优势时,丛浩桐答:“一方面,我本身学的便是美术学,这就是‘专业对口’吧;另一方面,儿童画风格相对轻松,这与喜欢轻松愉快氛围的我大概算得上是‘性格对口’。”正是因为拥有自信豁达的心态,他顺利通过一系列面试,成功入选2023年课后服务志愿服务队,成为安师大附外城东校区的儿童画老师。

如今,入选的课后服务志愿者们如期站上了“青悦课堂”的讲台。“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提升课堂知识的趣味性,多向孩子们介绍课外知识,组织孩子们课堂自由讨论,鼓励同学们思考。”这次活动中,丛浩桐觉得,本次活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升师范技能,更在于在扮演“老师”的角色时,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学生的认识,一节节颇有成就感的课堂教学也不断激发着自己的教学热情。

学校孩子们对丛浩桐小老师的评价是“幽默的大哥哥”,而担任棠梅小学足球教师的赵天宇则给学生留下了热情似火的印象。20级体育教育专业赵天宇如今已经大三,三年的专业实践经验积累,让赵天宇对于体育课的掌控已经得心应手。“热情地介绍自己,积极地组织互动游戏。”这是他和小朋友们熟悉起来的窍门。“棠梅小学的体育课上,小朋友也常常热情高涨,因此只要老师课程足够有趣,孩子们会非常愿意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

在授课过程中赵天宇注重培养小朋友们勇于尝试、挑战自我的精神。因此他会组织学生们参与各类寓教于乐的趣味运动,如今的他不仅成了陪伴学生们课后时光的“大哥哥”,也成了培养孩子们坚强品质的小老师。“带了几次课,我觉得同学们的表现真的非常棒。每次课前同学们围上来的时候,我也很满足……”

不仅仅是本科生,我校研究生也积极参与了本次志愿行动。担任马塘小学剪纸老师讲师的便是21级中国语言文学类研究生张士睿。“参与志愿服务是我此次报名的初衷。”从“青耘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兼任基层团干到“青悦课堂”大学生志愿者课后服务,热衷于社会实践的张士睿十分愿意尝试学校提供的各类实践机会。“我教授的是剪纸课程,因此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造拓展能力。我希望用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在收获快乐的过程中学习剪纸技能,弘扬传统文化。”当被问及收获时,张士睿说:“虽然已经拿到了教师资格证,但我在实践方面仍有欠缺。这样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不仅提升了我的的教学能力,也让我发现了自己的潜力与不足。”

21级音乐专业的杨东旭在教学中则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以及追求美的理想。作为声乐老师的她在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希望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中提升对美的认知水平。“通过课堂教学,我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合唱课的渴望。课堂上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不仅让课堂氛围融洽和谐,更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尽管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的合唱水平并不能短时间内得到提升,但她仍希望通过志愿活动,尽自己所能地为同学们在音乐道路上的前进提供方向、贡献力量,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让他们能够在音乐的熏陶下快乐成长。

三年的志愿者招募派遣只是该项目贯彻落实学校“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小步。曹寅飞表示,未来,学校团委将进一步完善项目体系,探索课后服务课程菜单,推动志愿者派遣便捷化;完善招募流程,加强面试志愿者与招募学校的交流对接,深化“需求导向”;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校地合作,推动课后志愿服务走深走实。

“学校团委将继续组织更多青年大学生参加‘双减’课后服务,引导青年学子将个人成长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将专业学习与时代需要相结合,传承新时代雷锋精神,以此项目为契机,凸显学校‘强基兴师’的育人特色,助力学校‘两大振兴行动计划’,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迈出更坚实有力的一大步!”

(文/周慧 徐浩通 茅文颖 何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