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心理复原力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定会经历各种困难与困境。遭遇这些困境的打击后,是一蹶不振还是恢复如初呢?相信大家无论经历了何种挑战都希望回归到正常状态,这种能力在心理学中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复原力是心理韧性的第一重境界,是人们从逆境、冲突、痛楚、失败、压力中迅速恢复的心理能力。具有复原力的人,能够在面临困境时不抱怨,并且迅速平复内心的焦躁不安,从容面对现实,灵活应对。如何提升心理复原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合理设立目标,提升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或达成某一目标的推测和主观判断。简单来说就是在遇到问题时,我们脑海里浮现的是“我能做到还是我不行”,它直接影响人们对行为的选择和坚持性。中等强度的目标激发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有助于行动效率的提升。定期给自己设定恰当的目标,并在实现后,给自己一个奖励,这将会不断地强化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二、积极归因,培养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是指个体相信可以通过练习、坚持和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相信自己可以成长、改变和提高,所以不害怕失败和挫折,更有可能去尝试新事物,探索新的可能性。成长型思维并不是成功应对或解决某一件事就能具备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
学会正确归因,有助于成长型思维的培养。比如,取得成功时,积极的归因方式会归因为自身能力或努力等内在因素,从而增强自信心,个体更倾向于朝着预期目标努力;而对于遭遇失败,积极归因会将其归结于自己不够努力造成的,同时也会认识到这是可以改变的,自己并不会永远失败,所以仍然期望成功,愿意更加努力地去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三、走出舒适圈,勇于主动拥抱变化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改变是永恒的主题,不确定性是我们可以依靠的唯一确定性。所以在舒适圈构建复原力是不现实的,尝试走出舒适圈,摆脱稳定的束缚,通过探索未知世界来获得自我成长。走出舒适圈并非要求大家完全走出自己熟悉的领域,而是要学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陌生的领域,则要敢于迈出第一步,接受挑战,在挑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复原力跟健身一样,都是需要锻炼的,只有在平常生活中不断地打磨,我们才有足够的能量和技巧来培养它。
(心理辅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