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重庆邮电大学 - 《重庆邮电大学报》

计算机学院党委:创新打造“党建 ”特色,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2-10-15     浏览(105)     (0)

2020年,入选重庆市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名单;2021年,被评为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近年来,我校计算机学院党委屡获殊荣。计算机学院党委在学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打造“党建+”特色,引领全院师生勇于开拓、锐意进取,向着世界一流学科高峰,接续奋斗勇攀登,取得了良好成效。

党建+学科专业建设: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专业发展

学科建设是大学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龙头工作。学院党委通过党建+学科专业建设,旨在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专业发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学院牵头建设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2013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2017年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2019年获批博士后流动站,2021年进入ESI国际排名全球前4.4‰。在此基础上,学院党委前瞻性研判学科和产业发展态势,主动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构建了符合“四个面向”要求的优势学科方向布局。经过专业结构的优化,现全院建设有6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

党建+人才队伍:一流党建引领一流队伍锻造

高校科技人才队伍是国家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和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学院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关心支持各类人才成长发展,集聚和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一流水准的领军人才。在学院内,建立了以长江学者领衔的国家级教学团队、重庆市创新研究群体、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群体、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等高水平科研团队。如今,全院专任教师博士占比超过75%,其中长江学者、国家杰青、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重庆市学术带头人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20人,省部级及以上创新团队6个。

党建+科学研究:一流党建引领一流科技创新

高校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力量,必须围绕国家战略意图,开展破解“卡脖子”问题的重大科技攻关,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近年来,学院党委引导师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成了大数据智能计算科技部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旅游多源数据感知与决策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智能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图像认知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在大数据智能基础理论、智能安全、智慧医疗等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性成果,积极服务行业产业,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

党建+教学建设:一流党建引领一流教学建设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学院党委对标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要求,加强课堂、教材等阵地管理,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进一步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院已建设《数据库原理》《大数据分析与处理》《计算机科学导论》 等国家级、省部级优质课程10余门,编撰特色教材20余部;立项省部级教学改革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余项;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2项、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优秀成果奖4项。

党建+人才培养:一流党建引领一流人才培养

去年6月,全市首个“红岩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共建阵地学生在学校挂牌成立。这是学院党委打造青年大学生“红岩精神·学、讲、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的有益探索,典型做法入选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基层特色党建案例库。

近年来,学院党委以新思政观引领“三全育人”改革,培养引领信息变革时代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先后引领学生荣获2021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全球总冠军等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奖项年均100余项;荣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省部级以上奖励年均100余项;荣获重庆市三好学生、校长荣誉奖等代表性荣誉称号年均30余项;学院每年向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信息技术行业产业输送900余名毕业生,学生能力素质得到用人单位认可。

党建+服务社会: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协同育人

协同育人是高校协同创新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学院深化育人资源联合与育人功能协同,与华为、科大讯飞、中兴通讯、四川电信、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等企业,通过课程体系共建、实验室共建、联合科研、校外实习、学科竞赛、企业导师聘任等形式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同时,结合新工科建设,与企业共建卓越工程师班、菁英班、航天班等,深化产学协同育人改革,为行业领域输送优秀人才。建设了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云计算中心,提升大数据工程能力;与科大讯飞联合共建重邮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开展课程共建和研究生联合培养;与华为共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培养鲲鹏和昇腾计算产业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