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南农业大学 - 《湖南农业大学报》

耄耋之年忧国难 百年风骨铸师魂

—忆教书育人典范胡笃敬先生

作者: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刘目前文    
2023-04-01     浏览(293)     (0)

这篇文章介绍了胡老先生的事迹,他是一位传奇老人,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他的精神是我们农大人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学习他的政治上的坚定信念和家国情怀,科学研究上的赴国之所需、解民之所急的科研精神,教书育人上的大师风范和被爱充盈的人生态度。同时,我们也要发出当代教师“笃行致远,不负芳华”的时代强音。


近日,胡老先生家属向学校捐赠了一批珍贵文物,我在征集过程中有幸读到胡老先生之亲笔手稿和随身笔记,不禁感慨万千。斯人已逝,风骨犹存,这位107岁传奇老人的为人仙骨、为师风范堪称当代教师之楷模。胡老先生值得我们深切缅怀与认真学习。

说起胡老先生,我校老一辈教师几乎无人不识。他1913年出生于长沙,曾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之后深造毕业于武汉大学,1938年进入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学习,师承世界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汤佩松教授(新中国第一批院士,中国植物生理学奠基人),1951年被调入湖南农学院。他先后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湖南省劳动模范和湖南农业大学世纪名师等荣誉。政治上,爱党爱国爱学校。在特殊年代,胡老先生以73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忠贞爱国、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处处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1987年,他曾应邀赴美国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与会期间,为了节省开支,他不坐出租车而乘公交;20世纪90年代初期,他多次将晋升工资后的补差,直接交了党费;每当遇到赈灾募捐活动,他总是代表湖南农业大学带头捐款。作为一名退休后的高龄共产党员,其爱党爱国爱学校的忠贞令我们十分敬仰。

科研上,赴急赴难赴所需。胡老先生提出搞研究的出发点是“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国家橡胶极为短缺,他深入山区开展杜仲研究,取杜仲叶提取胶液,制成洁白半透明的薄膜,在橡胶厂加工压制成各种零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些工作均属国内创举,为我国硬质橡胶研究和杜仲研究开辟了道路;在国家艰困时期,当时很多国际组织质疑中国“谁来养活中国人?”胡老先生坚定地站出来,提出“改善矿物质营养投入,为世界生产更多粮食”的战略,并全身心投入生物钾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胡老先生根据钾肥资源贫乏的国情,率先提出作物矿质营养基因型概念,对后续耐低钾水稻品种的筛选和作物矿质营养基因型作用与品种选育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第三世界国家开辟钾肥资源提供了新途径。作为科研工作者,胡老先生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的科研课题方向均选自国之所急、民之所忧,这给我们当今的科研工作者极大启示:只有回归科研本真,直面急需,全力以赴研究解决“卡脖子”问题,并坚持不懈,才能开花结果。

教学中,育德育才育初心。长期以来,胡老先生潜心教学和研究工作,率领他的团队完成了植物生理学博士点的建设,终身专注教书育人,桃李芬芳。胡老先生曾说:

“我的初心就是要献身教育革命,一心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贡献力量,信念从未改变。”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回顾胡老先生的教学科研经历,其心系国民忧急之精神令人启发,情倾教书育人之态度令人感动。2018年,时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看望慰问胡老先生时说:

“胡笃敬老师是我们的骄傲,一辈子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批的优秀人才。”他的教育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对我们当今的教育工作者更是极大启示:

“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奏响“三全育人”的时代强音。

生活中,忧国忧农忧健康(“忧”取关心之意)。胡老先生的一生,从颠沛流离到新中国成立,从举国艰困到“文革”迷茫,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小康,从脱贫攻坚到民族复兴,其经历苦难可想而知。但据胡老先生的博士生“关门弟子”———湖南农业大学钟晓红教授回忆并感慨:

“和我的导师胡老先生在一起,他的脸上洋溢着‘被爱充盈’的满足感,他的内心纯洁清澈,只有满满地对国家的爱、对农业的爱和对生活的爱。”80多岁胡老先生在随身笔记中剪贴了许多小报纸,小报纸内容主要有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报道(如伊拉克战争)、对农业科技新闻的报道(如粮食生产)、对大学生动态的报道(如大学生下乡实践)、对养生与健康知识的报道(如饮食养生)。在胡老先生的随身笔记里,喜闻试验田取得的成绩,他写道“天假我年,应有此作为也”;看到自己年近80身体尚佳,他道“当以有生之年,多作贡献为是”;面对来看望自己的学生,他说“还是要在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方面,做力所能及的点滴贡献”。107个春秋轮替,岁月流转,胡老先生的一生是积极乐观的一生,是简单清澈的一生,是被爱充盈的一生。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期待自己有更多作为,对社会有更多贡献。这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也有极大启示:如果能像胡老先生一样“心胸宽大,欲望简单,被爱充盈”,大家是不是也能健康长寿轻松过百年。

胡老先生的文物史料内涵故事可歌可泣,蕴含精神可书可颂。让我们再度重温胡老先生的仙风道骨,也是对他的最好纪念。胡老先生的精神是我们农大人共同的精神财富,全体教师都应学习胡老先生在政治上的坚定信念和家国情怀,学习其在科学研究上赴国之所需、解民之所急的科研精神,学习其在教书育人上润物无声、育才育德的大师风范,学习其在日常生活中顺势而为、被爱充盈的人生态度。

《论语·卫灵公》:

“言忠信,行笃敬。”这是告诫我们言语忠诚老实,行为敦厚严肃。在我校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之际,我们既要深切缅怀和纪念胡老先生“敬恭桑梓,万世师表”之不朽风范,又要发出当代教师“笃行致远,不负芳华”的时代强音,争做新时期教书育人之典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