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武汉理工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报》

意象诗话

清明时节

作者:□法学2001孙婉婷    
2023-03-30     浏览(106)     (0)

清明时节,作者回想起在外婆墓前祭扫的往事,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悟。清明扫墓的习俗从未停止,人们深藏于心的温暖亲情得以代代相承。


清明将至,武汉已多日一派雨蒙蒙的景象。 每逢清明,阴雨连绵的天气尤多,倒真应了那句从小便朗朗上口的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首杜牧的诗,极为贴切地写出了那一份刻骨的思念,如今重读,感悟颇多。 无论我走得多远, 故乡永远是根植于我内心的一片可供我长久停留与栖息的自留地,容我在漫长的时光里,独自回味,去缅怀与致敬。 独在他乡,清明不能回家祭奠远逝的亲人,虽然相隔千里万里,我的思绪却仿佛仍能飘回故土,带去我的思念,还有对亲人深深的慰藉。

从我有记忆起,就会随父母一起去祭奠外婆。 在城市里,有一块像样的墓地并不容易,外婆的坟静静地安躺在那个大大的墓园一隅,每次走近的路上,我们都能远远看见周围山坡上晃荡的极高的野草。 外婆去世得早,因而我从未见过她,只是每次听妈妈说外婆以前的故事,说起她是如何受村里众人爱戴,如何心地善良,又是如何染疾早早过世。 那时候还并不懂,但长大之后再回想,只觉母亲低低的语调中有着前所未有的黯然神伤与哀愁。

以前墓园旁边是火车站,我们去上坟往往要越过长长的铁路轨道,踩着轨道铺垫的小小石头走过去,尽头那边,就是外婆的墓了,这些都是我儿时很清晰的记忆。 每逢火车即将来临,远处传来鸣笛声,大人们总是大声呼唤尚且留恋在铁道上玩耍的孩童,拉着他们的手远远躲开,躲到离轨道有点距离的小山坡上。 透过重重的杂草,我远远地看见一列长长的绿皮火车远去,还有上升着的、滚滚的浓烟,每看到这,我都会在内心想,在这样一个还算热闹的地方,长眠地底的外婆大约也不会觉得孤独了。 再后来,一年一年过去,火车轨道也废弃了,路边疯长了更多高可至胸的野草,每年来上坟,都要拨开它们才能通行,不远处也建设了新的高铁轨道,有时候高铁经过,能听见轰鸣声和它快速穿过的身影,可再没有那样浓浓的烟从一辆绿皮火车车头处的烟囱里飘出,缓慢地消逝在清明时节的雨幕里了。我喜欢听母亲在烧纸时轻声说着想对外婆说的话, 也常常学着她的模样祈祷外婆能保佑活着的亲人的平安与健康。 清扫干净外婆的墓,放上花瓣上还沾着雨水的新鲜的菊花,我们又去给太奶奶、太爷爷和一些先人上香,等祭祖的鞭炮声渐渐散去,才满怀心绪地离开。 而回到家中,又开启简单忙碌的生活,关于来年清明,又有了新一轮的盼头。

清明于中华民族来说, 实在是太为重要的一个时刻。 大多数时候,亲人们因此能团聚一堂,感情也在此时迅速升温,在过去日子里那份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乡愁,也终于得到妥帖的安置。 清明扫墓,这样的习俗从未停止,而一年又一年过去,清明的怀念也未曾止息。 人们魂牵梦萦的,不仅仅是脚下那捧长大于斯的黄土, 更是对故去先人的缅怀,那些曾深深种下的温暖亲情, 会直抵人内心最温柔的所在,在一年年的祭拜中重新变得滚烫而炙热, 让活着的人深藏于心 , 永 远 珍 惜着,生命也正是如此,得以代代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