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沙理工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报》

【时光轨迹】古旧书店何处觅

作者:艺术学院 常理学    
2023-03-21     浏览(206)     (0)


  “春天不是读书天?”长沙的三月已隐约见着夏天的明媚,晴空万里,天空像是倒映着的海,澄澈湛蓝。在这样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里,我们踏上了对这座城市古旧书店的探访之旅。
  岳麓山下的河西大学城,高校林立,聚集着数十万大学生,想必书香气应是非常浓厚,古旧书店应该是比比皆是,我们便首先到此寻访。
  当我们来到湖南师大体育场旁巷子里的青春书店、杨帆书店和收获书店时,只见店内堆放着大量教材、教辅、考研辅导书。有些书里面还有同学们做的读书笔记。从这三家书店出售的书籍可以看出岳麓山脚下的学子们的读书偏好。
  随后我们前往位于新民路的师达古旧书店,这家书店大概20平方米,不大的空间,文学、历史、红色书籍、小说、散文、儿童科普读物一应俱全,偶尔能看到一些珍贵的旧籍。
  进门右手边两个书柜都是关于湖南长沙的历史文化资料,其中有些书市面上较为稀见,但是定价过高,如《李锐诗词本事》180元,《怀念李慎之》100元,《三十岁以前的毛泽东》150元,《湖南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研究》100元。我们还见到台版书籍,一部《中国统一与世界和平》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很想看看台湾省学者及海外学者对于中国统一与世界和平的看法,但售价400元让我们咋舌,只是拍摄了序言和目录便放回书架。
  看着那些封面印着“永远听党的话”“万岁毛主席”“做党和人民的忠实份子”“坚决攻下科学文化堡垒”的书籍,一股来自那个奋进而光辉年代的气息如浪潮扑来,那是我们无法亲眼所见的伟大时代,我们只能从这些书里的字字句句中略微体会到先辈们的慷慨与艰难。
  封面虽然泛黄残破,书店老板却对我们说:“旧书翻新,那旧书存在的意义便会下降。”这位经营旧书店二十年之久的老先生,虽然感叹着电子书的流行导致纸质书的式微,却依然坚守在这里,苍老的眼眸里闪烁着清澈的亮光,令我们肃然起敬。
  来到熙熙攘攘的湖大小吃街附近,阳光被路边枝头青翠的叶子剪得斑驳,我们继续探访着。在这里我们连着去了两家旧书店,分别是位于麓山南路上的博雅书店、学海书店,却是有些失望。因为这两家书店和师大附近那三家书店一样,都是以教材、教辅书籍为主。听博雅书店的老板说,原来这里还有好几家书店,现在都开不下去,改成了餐饮,她自己这家也随时可能关门。
  这一次的探访我们见到了这座城市里文史书籍的守护者,也看到了如今文史、实体书店式微的现状。读书一直以来是一件风雅而浪漫的事,然而作为一个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文史类书籍在如今却鲜有人问津,古旧书店难以为继,怎不令人感慨?如何使古旧书店繁荣兴盛,成为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一张名片?如何让更多人重新拾起文史书的深远魅力?这次寻访古旧书店之旅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作者系“寻访长沙古旧书店课题组”<组员:皮嘉欣、黄清婷、汤凤娇、常琪、唐为,指导老师:赖某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