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重庆邮电大学 - 《重庆邮电大学报》

线上科研不停歇,精彩纷呈“有滋味”

作者:学通社  杨娜    
2022-12-15     浏览(86)     (0)

疫情期间,学校全面开展线上教学,各类学术报告、科研竞赛等活动有序开展。学生们在云端也能享受“科研盛宴”,通过各种线上竞赛和学术讲座拓展学术视野,激发创新创造能力。学校师生积极支持与激励,不断突破自我,朝着科研高峰不断攀登。


自11月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全面开展线上教学。云课堂、云比赛、云讲座、云组会……各类线上教学与科研活动有序开展。宿舍狭小的空间不能挤压同学们对学术的追求和对科研的探索,科学仪器和专业设备的暂时缺乏也并不能成为他们放弃或懈怠科研的理由。学校各学院纷纷组织举办多种学术报告、科研竞赛、科学趣味活动等,让同学们在云端也能享受“科研盛宴”。

“大咖”云集学术讲座绘声绘色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教学科研工作部署,活跃学校学术气氛,拓展师生学术视野,培养创新性思维,11月15日,重庆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马奇柯受邀做客“南山论坛”名家学术讲座,他通过腾讯会议平台作题为《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选修《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的博士生、部分其他学院学生共200余人线上收听讲座。

科技处、社科处和研究生院联合组织开展了“抗疫不松懈,科研不停歇”——学有组织科研系列报告会。校长高新波教授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和网络直播平台为全校科研工作者、研究生导师、青年教师及博士硕士研究生作了题为“科研规划与学术交流”的专题报告。高新波围绕科学研究内涵、科学研究境界、科研中长期规划、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科研实践及其本质等方面内容,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诠释了科研工作者如何做好科研规划与学术交流,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副校长王国胤教授以“做有组织科研,服务四个面向,培养创新人才”为题,为全校科研工作者、研究生导师、青年学生作线上学术报告。报告从科技创新的“四个面向”出发,分析讨论团队组建与科研合作、科研选题与学科方向建设、基础研究的前沿探索、交叉学科科研项目策划与组织等问题。

此外,我校主办或承办的各类学术会议,如第五届“信息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学术研讨会、2022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之智慧旅游论坛、2022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之智能教育技术论坛等也陆续举行,吸引学校师生在线收听专题报道、学术讲座,拓展学术视野,更加明确科研目标。

为“爱”编程趣味活动别开生面

为丰富同学们的线上学习生活,各学院也各出“妙招”,举办了各种科学趣味活动与线上竞赛。

计算机学院线上开展了“为‘爱’编程,因你‘心动’”展示活动,同学们利用程序编写完成了各种跳动着的爱心,有同学利用嵌套的For循环结构将*号打印成爱心的样子,也有同学利用Python使乌龟爬出爱心的形状……大家创意编程,展示专业技能,“玩”得不亦乐乎。先进制造工程学院则举办了新生电子电路焊接大赛、新生程序设计大赛、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等一系列线上竞赛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创新创造能力,让同学们通过参赛掌握专业知识,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科研、爱上科研。此外,先进制造工程学院内两支学生队伍之间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窄足赛”,队员通过操控自制的窄足机器人完成直立行走、转弯和前后翻跟斗等各种动作,使其在不出线的情况下尽快通过长为六米、宽为一米的赛道。同时,还有六足竞走赛、工程越野赛等借助于自制机器人或者简易越野车等机械性成品进行的各种趣味竞赛也在陆续开展中。

线上答疑良师益友来“支招”

在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课老师们主动了解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针对学生的疑点难点,利用个人空余时间,为同学们进行学业辅导、答疑解惑。同时,通信学院还举办了四场“liveshow”,邀请老师及学长学姐向同学们分享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竞赛经验等,介绍了多达28项国家级竞赛,并分享了多种参赛经验,帮助同学们选择感兴趣的学科竞赛,激发同学们在科研竞赛方面的热情与潜力。

自动化学院则邀请了专业课老师开展学术论文写作的专题讲座,向同学们介绍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投稿经验。并针对同学们的疑惑进行一一解答,帮助同学们树立参与科研项目和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的信心。

疫情期间,云端相聚,亦有热情满满。同学们怀揣着对学习的满腔热情和对科研的不懈追求,在学校和老师的支持与激励下,用自己的方式不断突破自我,朝着科研高峰不断攀登。

(学通社 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