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重庆邮电大学 - 《重庆邮电大学报》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重邮力量

作者:重庆邮电大学校长  高新波    
2022-10-31     浏览(123)     (0)

文章介绍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教育、科技、人才和创新的战略意义,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重邮人要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为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擘画了蓝图。报告专章阐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突出了创新的核心地位,表明了党中央对人才的渴求,对科技自立自强的期望,和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我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科技、人才和创新的战略意义,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结合自己的本职岗位,把报告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到实际行动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重邮力量。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实现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新征程上,我们重邮人一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信念坚定、志存高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专业知识、持续发展能力、执着行业情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首先,我们将继续大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其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发挥课程育人和思政育人的协同效应。第三,我们继续赓续学校通信报国的红色基因、敢为人先的创新基因和舍我其谁的奉献基因,发挥学校“中国数字通信发祥地”和“中国信息通信人才摇篮”的学科特色优势,深入实施“世界一流学科攀登计划”,努力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

二、扎实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努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高校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组织的科研是高校科技创新实现建制化、成体系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的重要形式。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最高追求,坚持战略引领、组织创新、深度融合、系统推进的指导原则,在继续充分发挥好自由探索基础研究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持续开展高水平自由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加快变革学校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强化有组织科研,更好地服务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紧迫需求。

我们将继续推进“南山科研强基工程”,深化“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大服务和科研育人”基本理念,在全校范围内加快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围绕大数据智能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布局“ICT+AI”创新链:一方面以新一代信息材料为基础,设计智能芯片及新型传感器,构建面向多场景的微处理系统,探索空天地海一体化的下一代信息网络;另一方面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基础,提升数据的智能汇聚与融合分析能力,助推“东数西算”使西部的算力平台建设突破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体系架构与核心算法,有力支撑智能通信、智能汽车、智能安全、智能集成电路与智能决策等应用领域的高质量创新发展。

三、牢牢把握创新第一动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十年前,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年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从以跟踪为主到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的提升……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不断汇聚,助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推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弯道超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在于人才和科技,根本在于教育。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能力的提高,都必须依靠教育来实现。因此,高等教育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十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5G、元宇宙等新技术的应用,学校的数字化转型也推动了教育个性化发展,深刻影响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下山办院”,走好产教融合提高实战型人才培养的道路。在大学科技园基础上,做好校友创新创业汇,把校友企业资源汇聚在大学科技园,由学长带着学弟学妹开展创新创业,把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创新要素集聚融合,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四、紧紧抓住人才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人才强国战略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中心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要坚持人才引领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千秋基业,人才为本。高等学校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强校是第一战略、人才工作责任是第一责任的战略理念,按照更加尊重人才、更加崇尚学术、更加追求卓越、更加担当有为的战略导向,构建人才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的新格局。

我们将继续深化“文峰人才强校工程”,深入实施“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发挥好国脉学者、传邮学者的引领作用,以文峰百人为基础,加快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牢牢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全心全意培养人才,学校发展紧紧依靠人才。以人才布局确定资源配置、引领学科发展,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努力成为高校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