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题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 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 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当我们在精神符号之外凝视雷锋,将他还原到他生活的场景中去,就会发现他也是一名纯粹而炽热的年轻人———有干劲闯劲、热爱生活、心怀理想。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榜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2级学生孟瑞鹏,2015 年 2 月 26 日因救两名落水儿童不幸光荣牺牲, 他用行动证明了华水青年堪当大任!烈士孟瑞鹏舍己救人光荣牺牲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正是临危不惧昙花灿,最是风流好青年!
其实在华水人当中不仅有孟瑞鹏同学还有许许多多的华水人在践行着雷锋精神。 他们从不畏惧,危难时刻显本色,攻坚克难当先峰。 乘风破浪奋勇而上!
李东阳
2021 年 7 月 20 日,突如其来的暴雨汛情何其困难和危险, 我校 2002 级校友、共产党员李东阳身先士卒,奋战一线,第一个跳入井内抢修,逆水而上连续在水井里面待了 2 个多小时直到凌晨一点多,最后一个砂袋填上了坑洞才拖着浑身污泥湿透和疲惫的身躯离去。 在封堵过程中喷的满身污水,眼睛无法睁开,耳朵、鼻子全是污水甚至直接呛进嘴里,呼气都困难……经过五轮的奋战后他终于将 13 个穿线孔全部封堵完毕, 保障了地下三层的安全。
王洋洋
我校 2012级校友王洋洋被困郑州地铁 5 号线, 自救后并未独自逃离而是无视手掌受伤用灭火器砸开一个又一个车窗,帮助 30 余名人逃生。 王洋洋看见车厢里面绝望的乘客对着他喊“英雄”的时候,他哭了,他说:“我知道被憋死淹死是多么的痛苦,我只想砸个窟窿让你们好受些。 ”
成德胜
无数次无偿献血, 当得知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白血病、 急性放射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多种疾病,尽管配型吻合率只有四百分之一至万分之一。 他仍愿意把个人信息提交上去配型吻合率,做这个决定时,他 19 岁。 这万分之一的成功配型概率幸运地落到了他的头上。 当新乡市红十字会联系他说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时, 他干脆地回复:“当然愿意! 能找到符合的造血干细胞对患者来说是再次燃起生命的希望,这万分之一的成功配型概率幸运地落到了我的头上我肯定要捐献! ”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一份生命的礼物,更是成德胜用勇于奉献的精神对于青春的诠释:将自己的“生命种子”馈赠给素昧平生的患者犹如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希望的明灯。 他的无私奉献和大爱之举点燃了“生命的火把”!
刘怀强
“你走后,我成为了你”这是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 源自内心的大爱与道义。 朋友刘光辉患结肠癌去世,在葬礼上光辉妈妈哭得死去活来,刘怀强不知道怎么办“扑通”跪倒在地哭着说“妈! 以后我就是你儿子,我会照顾你一辈子”每年春节刘怀强陪的都是义父义母,每次回到家他都为义父义母剪指甲、洗脚、捶背、按摩,刘怀强还承担了刘光辉妹妹大学期间全部生活费、学费……他品学兼优、重情厚义,是当之无愧的“河南好人”。
研究生支教团
在华水研究生支教团的同学们把知识带进深山,把希望的火种带给山 区 的 小 朋 友们,第 23 届研究生支教团通过社会集资向歪纳小学 捐 赠 暖 冬 衣物、 鞋子等上百件捐赠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千余件,捐赠安全背包 50 余件,携手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科院)捐赠有关饮水健康绘本 200 余册,厕所卫生宣传本 100 余册,一年累计募捐物资金额达 5万元之多。 目前支教服务地的两所小学已基本解决学生生活、学习等问题,整体教育教学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这样的华水人还有很多很多……当代华水人是与新时代同行、砥砺奋进的一代人。 肩负重大使命责任,应自觉传承发扬雷锋精神,立大志、明大德、干大事、成大才,把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 勇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为国家和民族的不懈奋斗中,绽放出绚丽之花!
(微信公众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