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湖南省委部署安排,坚持“四个突出”,着力凝心聚魂,构筑高校统战工作同心圆,推进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取得更大实效,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推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和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突出政治引领,夯实人心基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统一战线成员,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一是抓实主题教育。学校党委组织各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定期学习中央、省委有关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组织收看“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文发布会,开展书香读书月活动,进一步增进各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对党情国情社情的认识,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二是抓牢活动实践。通过开展统一战线“学党史筑同心跟党走”“同心跟党走团结向未来”等主题教育活动,巩固深化无党派人士“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和党外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成果,组织党外知识分子共同参与学校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建校80周年等系列活动,不断加强学校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的教育引导,增强政治共识,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凝聚力量。
突出队伍建设,培养党外人才。学校党委始终站在坚持多党合作制度、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培养使用,将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纳入干部培训总体规划,鼓励推荐优秀党外人士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挂职锻炼,提高能力素质。一是重视梯队培养。建立常态化教育培训、实践锻炼机制,不断优化党外人才梯次结构,对有能力的党外干部“看准就用”“用就支持”,规范做好无党派人士认定和报送工作。重视民主党派、党外代表人士的安排、推荐,目前学校在任的党外干部中:有1名民主党派副校长、7名处级干部、28名科级干部;学校3个民主党派主委有2人担任处级干部;担任省人大代表1人,市政协第六届政协委员6人,零陵区政协第十一届政协委员4人;推荐省无党派人士重点人物库6人。二是重视支部建设。制定《湖南科技学院统一战线凝心聚力行动实施方案》,引导各组织争先创优,不断提升履职能力。民盟支部2019年被民盟中央评为中国民主同盟高校基层组织盟务工作先进集体,民进支部2020年被评为民进湖南省委“示范支部”,民革支部2022年在民革全省评先表彰中荣获“先进基层组织”荣誉称号。三是强化服务能力。积极开展与零陵区委统战部合作,在学校成立了零陵区政协民主党派与无党派届委员工作室,在柳子社区共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文化创意等活动,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效。近年来,学校“两代表一委员”围绕脱贫攻坚、基础教育、生态文明建设、文旅发展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调研成果多次获得表彰,提议策划的“鱼人节———保护湘江母亲河”活动成为了湖南富有影响力的生态环保公益文化活动品牌。
突出作用发挥,凝聚奋斗力量。学校积极搭建平台,为党外知识分子建功立业、彰显价值创造条件,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是在推动学校内涵建设中发挥作用。注重党外人士在教代会、工代会中以及学术组织中的人员比例,建立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党外人士情况通报制度、意见征求制度。二是在参政议政中发挥作用。制定了《关于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开展政党协商民主监督的实施办法》,聘请10名党外人士为民主监督特约员,担任党风党纪监督员,列席学校党委会和其他重要会议,推进党外人士对“三重一大”事项和党风党纪工作的民主监督。三是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实施“党委出题,党派调研”,参与永州地方调研,积极投身重大战略实施,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贡献。如党外干部杨金砖担任湖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充分发挥参政议政、服务地方、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方面的作用。如学校组织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等一批党外知识分子深入扶贫村开展“以购代捐”和教育扶贫活动,让他们在实践参与中接受锻炼、坚定信念。以实际行动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统战智慧和力量。
突出底线思维,防范风险隐患。一是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防范化解风险挑战上下功夫,秉持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底线意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坚决阻断校园宗教邪教渗透,维护校园民族宗教领域意识形态安全。学校2018年成立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担任组长,明确由统战部牵头,建立由教师工作部、学工部、保卫处、国际交流处、信息化办等职能部门和各基层党组织各司其职、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党委会和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研究部署民族宗教工作。二是强化民族政策教育学习。学校编印《湖南科技学院民族宗教知识读本》,把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学生培养方案,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面向学生开设通识选修课和慕课课程,以新生入学教育、就业指导课、专题培训等方式积极做好和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反邪教教育引导,提高师生防范意识,做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全覆盖。三是加强重点关键领域管理。出台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案等制度,构建多部门联动的协同工作机制,加强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对外交流合作等重点领域管理。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基础数据库,采取“五个一”方法精准帮助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完成学业和思想引领。学校大团结大和谐的局面不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