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勺三花淡奶,顶你一宿牛骨汤”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引发了民众就食品安全问题的激烈讨论。这句话源于某短视频美食账号的一则视频:博主往白开水中加入一勺三花淡奶“速成”一锅原本需要复杂工序熬煮的浓白羊杂汤。开水秒变“高汤”?网友们直呼毁三观,围绕“三花淡奶”的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为揭晓食品添加剂背后鲜为人知的“秘辛”,记者专程采访了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侯爱香。
“一勺三花淡奶”中提到的是三花植脂淡奶,属于调制淡炼乳,主要用于菜肴、汤羹和点心的制作,侯爱香介绍到。三花淡奶分两类,还有一种是三花全脂淡奶,广泛用于冲调奶茶、咖啡、制作甜点,属全脂淡炼乳。记者了解到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牛乳、大豆磷脂、磷酸氢二钠和卡拉胶。侯爱香表示,牛乳是母牛乳腺中分泌的乳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及铁、钙等矿物质,营养价值较高,属于常见食品原料;大豆磷脂是大豆中的活性成分,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等功能,对人体血管、肝脏、神经系统和代谢有益;磷酸氢二钠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饮品、蔬菜罐头、熟食坚果、米面制品和水产品等,作为酸度调节剂、食品缓冲剂、抗结剂和凝固剂等。卡拉胶是指从麒麟菜、石花菜、鹿角菜等红藻类海草中提炼出来的亲水性胶体,起稳定、乳化和增稠的作用。这些成分中,牛乳是最主要的原料。大豆磷脂和卡拉胶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中是可以按不同的生产需要添加,并没有明确限量规定。该标准规定磷酸氢二钠在一般乳及乳制品中的(乳粉、干酪除外)最大使用量为5.0g/kg,这远低于其在复合调味料中的最大使用量20.0g/kg。
因此,在成分的角度来说,三花淡奶是有食品安全标准依据的,是安全的淡炼乳产品。
侯爱香表示,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物质。它是居民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角色,比如我们常吃的馒头,除了添加酵母外,有的也加入碳酸氢钠,使馒头膨松;爽口美味的剁辣椒和萝卜条,生产过程会加入一定的氯化钙起到保脆作用;还有豆腐的制作,无论是采用“点卤”还是“石膏”工艺,其实都是添加凝固剂成型的过程。大家应该客观看待食品添加剂,撇弃“食品添加剂均有害”的观念。
侯爱香补充了现代食品制造业使用食品添加剂时遵循的原则: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不利用食品添加剂掩盖食品品质;不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等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制定、发展和不断修订已有40年的历史。1973年,我国就成立了有30多个单位参加的全国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科研协作组,开始我国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化工作。1977年制订了GBn50-7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共内部试行。1980年,国家标准局组织成立了“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GBn50-1977基础上,正式颁布GB2760-198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委员会规范了食品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品种,并详细规定了使用范围、使用量等,建议产品包装上将食品添加剂按重量排序标注等。现行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经20余次修订,正以全面、严谨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保障食品安全。
侯爱香强调,日常生活中,人体正常摄入食品中携带的食品添加剂不会影响健康。她提倡大家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参照“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养成平衡膳食习惯。每天的膳食中粮谷、蔬菜、水果、鸡蛋、牛奶、肉类、坚果等食物合理搭配,避免偏食挑食或暴饮暴食。
从“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到“瘦肉精火腿肠”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新闻的曝光,民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信任感似乎在被无限消耗,随之催生焦虑情绪。其实,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部分不良商家使用“违法添加物”导致。绝大多数人谈添加剂色变的原因恰恰是混淆了“滥用添加”“非法添加”与“正常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概念。
侯爱香建议大家在对食品安全关注度提高的同时,更要理性思考,提高辨假识假能力,在选购商品时要尽量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此外,我们也呼吁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的监管,健全完善规章制度保护消费者权益,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