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安徽医科大学 - 《安徽医大报》

医路谈心

2023-03-10     浏览(131)     (0)

本期话题:总有一句诗,不焦于生命,不屯于生活。

总有一句诗,让你读之,悚然而惊,灵台清明,而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恰恰便是如此。初读时,我乳牙未齐,正随船而行,只觉眼前景与诗中意甚是相和;再读时,我长发已丰,学业受挫,而它,总令我浮躁渐收。我知道,它的字里行间真的有力量,能穿越时光,横渡百年,向我的心中注射自在,注射豁达。我向往那份意境,也感谢那份意境,是它让我可以如此悠然。欢迎来分享你最喜欢的一句古诗。

Spring:第一次看到“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是在评论区里。那段时间我的状态仿佛处在一间漆黑的屋子里,而看到这十个字之后,我有一种突然间被人打开一扇窗的感觉。初入大一的我意气风发,想在大学这个舞台大展身手,但却屡屡碰壁,也曾心情低落,不断质疑自己,那段时间伴随着那句诗的到来,日子也慢慢顺了起来。如今的我依然很喜欢这句诗,喜欢牡丹,也爱苔花,和自己和解,接受平凡而又全力以赴的自己。

瑞雪:“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夏日登上车盖亭,游亭之后,躺在纸屏遮挡的石枕、竹方床上,看了一会儿陶渊明的诗“卧展柴桑处士诗”,感到有些困倦,便随手抛书渐然入梦。闲静的基调中隐含沉郁之致,委婉深切。山间小屋,门前耕土,或是地广人稀,寻一处自我天地,没有尔虞我诈暗箭伤人、没有争名夺利的苦累纠缠。一隅流觞,清风竹影,茂林深篁,春颂夏弦。古人云“一园一生”,道尽世人对娴雅自然生活的向往。斜倚窗口,清风徐来,绿意微微晃动,在枝头随风轻盈,细碎的光影随枝叶的摆动欢跳轻舞,时光在此时缓慢流淌。

A.C.:我时常觉得,诗词是流动的语言,是生命的立体诗,是两个灵魂跨越时空的链接。在初春的晨光下,在向晚的暮色里,不经意读到的诗会成为一段时光里久久不能平息的悸动。这份悸动就像“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史上毫无记载的唐温如,却留下了臻此化境的佳作。洞庭湖上,西风微拂,白发湘君,一叶孤舟,且饮且歌;酣畅而睡,眼前的洞庭湖竟宛若银河般灿烂,似梦又似醒,似天又似水。夜色稠厚,思绪氤氲,梦醒时分,小小孤舟上,又满载满船的清梦,和那梦里曾见过的繁星。时光流走,我们就这样携着清梦,伴着繁星,在自己的生命之舟上一路素履以往。

兆丰年:乡愁是汪曾祺老家高邮淌着油的咸鸭蛋,是昆明的绵雨;乡愁是余秋雨记忆中那碗雪白晶莹的白米饭顶戴着一撮乌黑发亮的梅干菜;乡愁是红泥火炉里散发着香甜气息的烤红芋……“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中的离愁承醉墨展于纸面,墨香悠悠里的轻长叹息,把千里河山收入“寸许长”的画幅之中,乡愁如墨色浓郁,“归家梦”也在这转瞬之间得以慰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故乡的影子,山一程,水一程,我们跟故乡渐行渐远时,故乡的面貌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这时才忽地发现故乡早已融入了我们的骨血,我们的精神,故乡永远在心里。

时九:“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世人的离别何止与友相离这一处,青年再回首,再遇此诗,忽觉小时稚嫩,忽叹世事变迁。儿时的我似是溺在了云埋一半山的悠然又惆怅的意境里,每每喃喃,只觉眼前山是那座分别的山、眼前的水是映着离愁的水——照着人的无奈坎坷。而今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我却不似从前的我。许是见多了离别,心硬了几分,再见此间半山,心中再无忧愁郁结。唯愿离别之友往后前程似锦,无灾无难、愿已逝之亲,安然长眠、愿远隔山海的所爱之人,岁岁平安。

毓卿:“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叶轻舟飘荡在广阔的江海之上,随风而动、随心而动。黄州之贬带给东坡的是一分的消沉、一分的无奈、八分的感悟。复杂的人生体会让东坡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入世到出世,心灵上的痛苦与矛盾是不变的话题。旷达不羁的背后是隐忍于内心的苦闷彷徨。且将这份复杂归置于江海之中吧,用时间、用余生去消解。人生总是起起落落,在差异中寻找同一,在变化中寻找恒定,保持一颗平稳的心,这是东坡所思所想,亦是我们所学所求。

青米:陶渊明的禅意让前行赶路的旅人静心,抚平内心的涟漪。“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第一次相识于高中课本《归去来兮辞》,总是恼于长篇之论难以记忆,竟不知它会是支撑我的动力和源泉。高三一次又一次的、不满意的成绩如同梦魇一般时常让我喘不过来气,它横跨千年同我握手拥抱,对话古今,诉说他的吟诗共情,给我以继续努力的勇气。诗词经久不衰使灵魂绵延赓续,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我们的人生际遇在古诗词的厚土中得以安放。往事不可变,内耗不可取,回头唯有空叹。得失参半,枯荣与否,有心人自有答案。

秦君:“造化管不得,要开时便开。”这是宋代诗人王质《灯花》中的一句,我初读时,便被其中的骄傲和自由所震撼。创造化育万物的主宰原本可以管理万物,却也管不了灯花,只要愿意开,随时便可以开放。即使在狂风暴雨洗刷长空的沉沉暗夜中,这银台上依然是灯花灿灿,春意融融。不必经风雨,无须历夏冬。当开自绽放,暗夜耀春风。愿我也能如这灯花一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也能做真实的自己,绽放最美的自己。

易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每每读到此处,嘴角总是不自觉的微扬,仿佛感觉是冬天到春天的过渡,此时也许是岁月静好的模样。我试图在不断地遇见这样的一般人,清新而不脱俗,爽朗而不犹豫,浪漫却又傻气。寻寻觅觅,寻寻觅觅,有天,我看到了他迎着光走来……九日:芳华易逝,岁月不待人。年少时,眼前的浮云总是时时缠绕,迷茫常伴左右。年岁增长,要走的路途愈加遥远,背负的担子愈加沉重。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不惧荒芜,勇踏每一步,望着头上那一轮皎洁永不变的明月,只为寻着那一缕缕吹向春山的风。长远的生活需要清醒,当又一轮新日升起,应当重整旗鼓,重新恣意书写人生。

旋髂浅动脉:至今一直记得在高三的某个晚上阅读文摘时偶然看到的小短句:“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意思很好理解,但也不由得感叹其中的斐然文采。那时,大家都是披星戴月的赶路人,书山有路,埋头苦读,深似海,不知涯,念难忘,毅冰坚。即便遇到突袭的疫情,哪怕高考延期一个月,无论出现何种变故,都动摇不了学子们毅然求学的心。无意间看到的诗句,却一直给予我无穷的力量直到今天。待到相携看花时,不负如来不负卿。转眼又到了毕业季,祝你我皆榜上有名!

下期话题:来自春天的邀请。

三月,草长莺飞,春回大地。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经历了冬天的严寒,大地在此时转暖,万物在此刻复苏。在这姹紫嫣红、欣欣向荣的时节,你将如何接受这来自春天的邀请,拥抱这美好的春天?

欢迎您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点滴故事与我们分享,也可以把您对身边事情的观点写下来,发送到aydxcb@sohu.com哦!也欢迎您参与我们的话题探讨,或者提供新鲜话题给我们,一经采用,稿酬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