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阮玲玉死后曾经发表了一篇《论“人言可畏”》,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她们的死,不过像在无边的人海里添了几粒盐,虽然使扯淡的嘴巴们觉得有些味道,但不久也还是淡,淡,淡。”阮玲玉的死,在当时就像往平静的湖里投入了一颗小石子,泛起一圈圈涟漪后又重归于平静。但到了今天,在看完《阮玲玉》这部传记电影的当下,曾经的涟漪在我的心里掀起了一阵波澜。
《阮玲玉》是一部出色的传记电影,在我看来,它更像是关锦鹏对阮玲玉的一次致敬。影片内含了三个叙述层:一是由张曼玉饰演的阮玲玉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她的情感经历,画面带有柔光效果,给人以追忆历史之感;二是阮玲玉参演电影的历史资料以及剧组人员对演员黎莉莉和孙犁导演等人的采访记录,用黑白的电影效果更具有写实感与真实性;三则是对张曼玉、刘嘉玲等演员的采访,是对剧组生活的真实记录。这样的三层叙述更让影片带给人一种穿越之感,《阮玲玉》是一个由元镜像组成的迷宫,它将纪录片融入叙事中,使得当时的演员与现在的演员之间产生了一种巧妙的连结。
正如群众对阮玲玉的感情生活议论纷纷那样,在《阮玲玉》上映后,当时的一部分影评人抱怨过,“《阮玲玉》是一部奇怪的、无关紧要的电影??难以让人重视。”然而他们忘记了,布莱希特曾经在他的戏剧中使用的“间离”方法,他让观众看戏,但并不融入剧情,他更愿意让观众扮演“理中客”的角色,让观众从社会角度做出正确的判断。而我想这也是关锦鹏导演想要做到的,他让银幕前的观众参与整部影片的创作过程,正是在这过程中,他揭示了自己对这个主题的痴迷。他中断了许多传记片单一地讲述人物经历的节奏。
阮玲玉处于旧时代与新时代的交汇点上,因此她的命运既是偶然的又有着她的必然性。偶然在于她的天赋使自己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演员但又因为种种纠葛使她走上死亡之路,而必然在于身为她这样一位摩登女性,在尚未完全开化的社会必定要承担个人难以承担的压力与非议。《阮玲玉》之所以成为一部优秀的传记电影在于它包含了很多,如纪录片素材、访谈、多人讨论等要素,但它仍在讲述着阮玲玉的故事,并且以美丽的方式讲述着——它为人营造了阮玲玉精致的生活方式,至死也优雅的气质。关锦鹏和他的演员们在讨论阮玲玉之死时也是如此,关锦鹏问道,“一个电影明星在她的辉煌巅峰时消失,对她有利吗?”这个问题是复杂的、多元的,但也能给今天的演员们以启迪,《阮玲玉》从头至尾令人陶醉地混合了美丽、痛苦与严谨,这让观影人时刻地“活在问题中”。
(本报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