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周报》

超豪华!七院士同讲一门数学课

2023-03-06     浏览(128)     (0)

本报讯(记者刘雪茹 范千)2月18日至21 日“科学精神与实践”学术周暨“数学大讲堂”院士系列报告会走进我校,七位中科院院士为师生们奉上了一场数学盛宴。七位院士不约而同地说道:“数学让人生更美好!”

“硬币落地时正反面向上的概率永远一样吗?”2 月 18 日,汤涛院士为师生带来不确定性研究的最前沿知识。他说,不确定性分为随机不确定性和认知不确定性。随机不确定性不可以消除,如硬币落地正反面的概率;认知不确定性则可以通过获取有效知识而消除。

“这场讲座的门槛有点高。”2月18日,田刚院士带领师生走进另一个神秘的数学天地。探讨 K-稳定性理论要涉及微分几何、代数几何、偏微分方程、多复分析、度量几何等多个领域的理论知识。面对高门槛的学科领域,他勉励学子潜心钻研,勇于求索数字世界的独特奥秘。

机器能学会人类的学习方法论吗?2月 19 日,徐宗本院士阐释了机器学习自动化的机理。他从基础数学的角度提出了实现机器学习自动化的新思路,强调人工智能要建立在研究学习方法论框架上。

“道路规划、社区选址、生物识别……如何让大数据为我们服务?”2 月 19 日晚,袁亚湘院士给出了答案——数据优化。他说,我们要学会用问题驱动数据,让数据为我们服务。他还介绍了大数据应用的广泛性,讲解了热门优化问题“压缩感知”和常用的优化方法“梯度法”。

追求真理的过程是螺旋上升的,理论的发展也往往要依靠猜想的提出和证实。2月20日,席南华院士通过追溯Kazhdan-Lusztig理论发展轨迹、探讨其研究方向,向同学们展示了科学家追求真理的过程。他鼓励大家敢于猜想、努力证伪或证实。

从结绳记事到5G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已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2 月20 日,叶向东院士介绍了自己在拓扑动力系统、遍历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他说,数学学科的美妙之处,在于能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而数学的产生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全英文讲座、高难度知识,2 月 21 日,张平院士分享了自己在研究流体静力纳维-斯托克斯系统的双曲准线性版本中的一系列成果。他说,这一课题充满生命力,希望研究成果能得到更好的应用。

七位院士的报告内容深刻,赢得阵阵掌声。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冯伟讯说:“前辈们取得的系列开创性结果激励我在坚守中解决难题,向目标进发,感受数学之美。”李骥教授说:“科研只有踏出舒适区,才能发现其内在意趣。我们要力争做最好的自己,去寻找最美好的数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