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雷锋同志在日记中如此写道。在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我重读了带给我无限精神力量的《雷锋日记》,他“不怕苦、不怕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触发了我的诸多思考。
自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以来,60载光阴流过,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学习雷锋精神,就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时再次强调的“螺丝钉精神”,在新时代依旧熠熠生辉。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雷锋在日记中的这句提问,是他对螺丝钉精神的反复思索与探寻。坚定跟党走的信念,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则是他付诸于实践的生动答案。在新时代,“螺丝钉精神”该如何被青年一代传承和发扬呢?
一、让“螺丝钉精神”化作“小我”融入“大我”的集体观的生动注脚。螺丝钉看似渺小,可正是由于有许许多多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一台大机器才能成为一个坚实的整体、运转自如,从而达到“1+1>2”的效果。社会主义现代化大机器稳步运行依靠的也是一颗又一颗不起眼的“螺丝钉”相互连接、加固。“螺丝钉精神”要求新时代青年胸怀家国,跳出自我的圈子,将个人目标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将个人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相结合,将青春的赛道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光荣远征接轨,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接力奋斗,全力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二、让“螺丝钉精神”化作“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的行为准则。当代青年思想独立、富有个性,追求多元发展,但无论择哪行爱哪业,都该在追求多元个性的基础上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用踏实的行动和饱满的热情在选择的职业道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干事创业需要像钉钉子一般,钉牢一颗再钉一颗,精准持久发力,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更不可三分钟热度,坐不住冷板凳。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团队用真诚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务温暖了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大山的女儿”黄文秀在研究生毕业后,毅然放弃城市的工作机会一头扎回家乡,担任广西乐业县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用热情回馈乡民,用青春谱写“脱贫”乐章……“拧”在岗位上,用热爱把每件事做实、做细,点点光辉便可汇聚成磅礴的力量。
三、让“螺丝钉精神”化作青年永葆“挤劲”和“钻劲”的力量源泉。青年应有“风华正茂正当时,不负韶华不负己”的思想觉悟,凭借一股永不服输的“挤劲”和“钻劲”于专业领域深耕,到各行各业的实践里锤炼本领,不断追求新进步、突破新境界。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学生马宏达在一日日的实训、摸索中实现刮腻子技术操作误差不超过1毫米,凭实力拿下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法国赛区“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比赛桂冠;别着“小萝卜”发卡在奥运赛场亮相的杨倩,以不服输的劲头,反复训练、深钻精练,将射击天赋发挥到极致,最终于初次奥运之旅斩获两金。青年应深刻践行“螺丝钉精神”,用“钻劲”和“挤劲”着色青春之画卷,在最好的年华成就更好的自己,为新时代中国发展注入活水源泉。
雷锋身影在前,“螺丝钉精神”感召你我。青年当如“螺丝钉”一样愿挤、肯钻,将难啃的骨头啃下来,将普通的工作做精彩。不忘初心、不改匠心、坚持本心、坚定信心,为了人民“真真的幸福”迈出“稳稳的脚步”,让“螺丝钉”的故事继续讲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