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央财经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校报》

把灵魂塑造摆在学生培养的首位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宋砚秋老师

2023-02-27     浏览(90)     (0)

宋砚秋博士是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基础设施投融资决策、新能源充电设施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她担任校级科研机构“投资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发表科研论文四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她担任过班主任,并尝试在本科生中招聘科研助手,组建跨学院、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创新团队。她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希望能将家业代代传承下去。


宋砚秋,博士,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担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项目管理系主任,现担任校级科研机构“投资项目管理中心”主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访学学者。主要从事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基础设施投融资决策、新能源充电设施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发表科研论文四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主编、参编著作教材三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一项。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专业课(公共课)主讲教师、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中央财经大学优秀本科实验教学指导教师、中央财经大学鸿基世业奖励基金优秀教学与管理人员奖。

 

保持教书育人初心
传承教学团队优良传统

      2010年博士毕业后,宋砚秋老师进入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项目评估》《项目管理》等专业课程与她的博士研究方向的契合度非常高,让她有种找到了对口专业的幸运感。作为刚刚毕业的博士生,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换给她带来了很多挑战。当时,《项目评估》课程团队的老师以及学院老党员教师给予她热情的关怀和帮助,不仅邀请她随堂听课传授教学方法,还将多年的教学资料和案例倾囊相授,使她能够快速投入到课程的教学和建设工作中。
      教学生涯忙碌而充实,在课程团队的支持与协作下,宋砚秋老师与同事们一起对《项目评估》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改进,主要表现为重构线上线下一体化课程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方案、构建协同教学环境、开展过程化教学评价等。同时她也完成了从课程参与者,到核心建设者,再到课程建设领导者的成长。依托《项目评估》课程,她先后主持和参与了1项北京市教改课题、1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3项校级教改课题。
     通过《项目评估》课程的多年建设和教学创新实践经验,宋砚秋老师和课程团队形成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程建设方式方法,进而衍生出了《系统工程》《技术创新管理》《城市的未来》等系列课程。其中,《系统工程》重点关注系统建模与仿真,并设计了面向热点问题的系统仿真案例,如“城市水资源建模与仿真”“新冠疫情控制措施仿真模型”“疫情下高校封闭的物资供应问题”等。《城市的未来》则致力于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下整合不同的知识领域,与大学生一起建立对城市问题进行分析、解构的思维框架,宋砚秋老师带领和鼓励学生对城市的文化、建设、治理领域进行调研,并向全校师生开放学生的结课展示作品。

聚焦中国问题
潜心科研报国

        作为一名从校门到校门、中国本土教育体系培养的高校青年教师,宋砚秋老师主动提升自己在理解现实问题和深度国际交流方面的能力。2013年,她申请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做访问交流,深入学习多元化教学方法和前沿研究范式;回国后积极参与到科技金融、创新投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实地调研中,了解国家重大决策与战略在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和需求,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科研工作者应以解决中国发展问题为己任,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耕耘探索,产出对学生培养和指导实践有意义的科研成果。
      研究转型的过程是艰难的,经过几年的潜心积累和探索,宋砚秋老师围绕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治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形成了全新的研究体系。目前已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如Energy、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中国管理科学》《管理评论》《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发表多篇相关研究成果。

把灵魂塑造
摆在学生培养的首位

      2010年工作伊始,宋砚秋老师担任了项目管理2010级的班主任,她和项目管理2010级的同学们不仅是师生,也是学习与成长的陪伴者。四年的时光里,她与学生们一起参加团日活动,一起为篮球赛呐喊助威,也一起为课程创新争论和探索,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即使毕业之后,学生们已遍布天南海北,依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能够陪伴和见证学生们的成长,让她深深体会到作为老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与学生们的深入接触,宋砚秋老师发现中财大的学生基础素质好、学术兴趣浓厚,于是自2015年9月起,她便开始尝试在本科生中招聘科研助手,组建跨学院、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创新团队。通过矩阵式项目组织组建学术小组,打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科研协作体系,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学术交流,同时通过自组织讨论班进行学术训练和传帮带,形成稳定的学习型组织和活跃的学术氛围。目前该团队有10余名教师参与,累计80余名同学参与教师的学术项目,已累计发表论文10余篇。
      回望在学校度过的第一个十年,有成长的历练,也有取得成绩的欣喜,更有来自党组织、学院、团队和同事们的关怀和帮助。“中财大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展望未来,希望我们的家业代代传承。”宋砚秋老师说。
(教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