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岩,女,中共党员,中文硕士研究生,农大附中小学部德育主任兼语文老师。
她的文章,如一朵含露的花,一片水灵的叶,一股山间的泉……
她的课堂,如一段悠扬的音,一幅斑斓的画,一坛陈年的酒……
她做德育,如磐石坚定,如灯塔领航,以德育德,点亮成长……
这是很多人对张岩的评价。
力微责任重,百虑加一身
疫情以来,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志愿者和德育主任,张岩一直奔波在抗疫的路上。张岩于2020年被省教育厅评为抗疫先进个人,并作为农大唯一一个志愿者代表,作了典型发言。疫情防控考验着张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专业素养。每一项通知都要落实,每一种数据都要上报,每一次核酸检测都要统计,每一回返校证明都要齐全。疫情这三年来,张岩的工作没有白天黑夜之分,没有上班下班之别。由于工作细致,考虑周全,统计完整,没有遗漏,附中小学部的防疫工作成为金水区教育系统抗疫的一面旗帜。
做好学校抗疫工作之外,张岩积极投身于社区防疫志愿活动,并且动员上大学的儿子也参与疫情防控,还先后通过农大党组织和民间基金,向国家抗疫事业捐款4200 元,这是张岩近一个月的工资。骄阳下,冰雪天,积极站岗值班,尽好微薄之力。
力微责任重,百虑加一身。张岩用真诚、爱心、担当,向学生、学校、社会和国家,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筑牢育人地,丹心一片春
2012 年张岩当上学校的德育主任,便全力以赴投入到德育工作和少先队工作中,正确把握少先队发展的方向,为孩子人生系好第一粒扣子。
从教以来,张岩不断总结、反思、审视、升华,将课程讲到了极致。张岩践行“立足课堂超越课堂,立足课本超越课本”的教学理念,用实际行动践行文化自信,坚持上经典诵读课、文学导读课、生活写作课、古诗欣赏课,已经成为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张岩用自身的魅力、深厚的文学功底、渊博的知识传播汉语之美、汉语之力。在农大喜迎党的十九大诗歌比赛中,她的作品《树大根深倚蓝天》,荣获一等奖;金水区经典诵读比赛举行五届以来,每一次都取得前几名或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同时,张岩力求以课堂为舟,做中国传统文化的摆渡人。张岩学生的语文成绩斐然,学生的作文也在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其中有 15 名学生曾获全国一等奖。
师心善善渊,润物细无声
17次优秀班主任,15次优秀班级,河南省骨干教师,金水区优秀教师,金水区师德先进个人,农大师德标兵,农大巾帼标兵……这些有形无形的奖杯屹立,记录着一个普通教师的奉献与美丽!
张岩重视教育之本的心灵教育,在学生心灵上种下健康、希望、爱国的种子。张岩把节假日、疫情、党史等当教材,组织演讲、升旗、征文、合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自强感,组织学校为身患重病的子弟捐款达 12 万元左右,为希望工程捐书10万多册。
二十年的班主任生涯中,张岩爱生如子,待生如友。张岩的第一届学生徐露霖独自在外上学,家境贫寒,每周仅有10元生活费,多数时候难以顾及温饱。出于对学生生活和健康状况的担心,张老师经常把学生带回自己家里吃饭,帮忙换洗衣物,辅导作业。点点滴滴无私的奉献与关爱融进了学生的心里,在被妈妈带回乡下的分别之际,徐露霖在张老师面前长跪不起,千言万语道不尽师恩绵长,化作了此刻真挚的举动;为了鼓舞孩子们的斗志,提高班级凝聚力,张岩一个学期为孩子们写了五万字的班级日记……这样的例子在张岩的经历中何止二三。无数的孩子在张岩母性光辉的教育和感召下,走出昔日的阴郁,成长为阳光的少年。
讲台 30 载,冰心在教育;勤做成智慧,大笔写风流。根植在农大这片沃土,生活在附中温暖的大家庭,已经五十的张岩依然肩负重任,砥砺前行,在承载着成长的希望、家庭的希望,国家发展的希望教育之路上真诚地行走,用汗水赢得尊重,用能力赢得荣誉,播撒着最美的爱,收获着最幸福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