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的这张照片,拍摄于1939年的联防司令部贺龙住的窑洞前的一块坡地上,照片上的毛泽东穿着打了补丁的裤子,旁边没有桌子,只放了一个小凳子,凳子上摆着一个搪瓷茶杯,他神情自若的给八路军120师团以上的干部做报告。毛泽东很善于演讲,当他正扳着手指一、二、三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延安电影团的摄影师吴印咸同志按下了快门,为我们留下了这幅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他将这历史的瞬间留传至今。一代伟人朴素的精神风貌由此在全世界人民的脑海中定格。每当我凝视着这幅照片,思绪就回到了那个已经远去的岁月——延安时代。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进攻和残酷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使陕甘宁边区及各个抗日根据地都处于严重的经济困难之中。
重重困难,考验着每一个共产党人,怎么办?毛泽东问大家:“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这就是共产党人响亮的回答。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自救运动在边区展开了。在那自力更生、共渡难关的日子里,毛泽东以身作则,他不仅亲自下地种田,而且还带头勤俭节约,每月只有5元津贴费和3元菜金,住窑洞,吃小米,穿粗布衣。
这,就是共产党人对待困难的态度。
这,就是延安时期的真实生活。
这,就是革命领袖的精神风范!
毛泽东这种严以律己,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极大的鼓舞了身边的同志,就连采访过他的外国朋友也深受感动,美国记者斯特朗在他的访问日记中曾这样写到:“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宄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还有一位外国朋友曾这样评价:没有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是穿着补丁衣服干革命的,唯有一个人,那就是中国的毛泽东。
华侨领袖陈嘉庚,正是从毛泽东和国民党高层人物截然不同的生活对比中,由衷的赞叹道:“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从此,他更加坚定地站到了共产党一边。
全国解放后,毛泽东的工资不算多,但是有一笔稿费,然而他把稿费全部交到中央特别会计室管理,用来给同志们买书,搞调査研究,接济亲戚朋友等。毛泽东乐于过一个普通公民的生活,直到生命的最后,他仍然穿着一件打了73块补丁的睡衣。
吴印咸为这幅照片取了一个普通而又寓意深刻的名字——艰苦创业!是的,艰苦创业,我们建立了人民共和国的巍峨大厦。今天,历史的脚步已跨上了新的征程,我们会在这幅永恒的摄影作品激励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更加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