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工学院 - 《安阳工学院报》
说“秀”
目前,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汉语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文字,这些文字是借用外语的音和意,用汉字表示,听起来让人费解。有些物品借用外文名字无可非议,但有些汉语词句中的个别汉字已改变原来的概念,用外文概念取而代之,这些字可称之为“洋字”,一句话或一个词中的中外混杂,弄的中文不是中文,外文不是外文,词不达意。本文就以“秀”字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秀”字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有两层意思[一]①植物抽穗开花(多指庄稼)如:秀穗:
六月六,春谷秀。[二]①清秀,如,秀丽,山清水秀,秀外慧中。②特别优异,如优秀,汉语中有好多关于秀字的组词,如:秀才,秀美,秀眉,秀气……等等。这些词,被广泛的运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其它文化领域中,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风格,这些词的本意是不容改变的,否则,也就失去了原来的风格和味道。
然而近期却兴起有“洋意”的“秀”字,改变了“秀”的本意,它所谓的“秀”就是英语单词“show”的谐音,“show”的词义是“表演、展示”的意思,也就是借用汉语“秀”字表示“show”的意义,并把这个附有“洋意”的“秀”字运用于汉语的词句中,如:目前广泛运用的关于“秀”的词句,有“做秀”、“表演秀”、“模特秀”等等。这些词句用汉字的概念是解释不通的,只能用秀字的“洋意”去理解。
列宁曾指出,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如果我们造字让劳动人民听不懂,读不懂,那么我们怎么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呢?
“表演”、“展示”在汉语中有现成的词,通俗易懂,为什么非要给附以“洋意”让别人不懂呢!难道这就是对汉语的丰富和发展吗?
不!我认为,这种发展不符合科学发展观!汉语就是汉语,外语就是外语,这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是不能随意拆借乱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