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宁波工程学院 - 《宁波工程学院报》

在“赛”道上摸索人才培养新跑法

——记理学院数学建模团队

作者:王紫霏    
2023-02-20     浏览(178)     (0)

  我校数学建模参赛团队在202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蔡军伟、王红梅老师指导的学生团队分别获国家一、二等奖。自团队成立二十余年来,累计获国家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获奖数量稳居同类高校前茅。在“赛”道上摸索人才培养新跑法,这是理学院人才培养可以公开的秘密。

  讲到数学建模团队,理学院院长许家清如数家珍,“经过十余年的学科布局和专业办学经验,理学院逐步形成了‘理进工出,三能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数学建模能力作为三能协同之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学院将其视为应用型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带动学院教风、学风建设,促进学院内涵建设。”

  理学院历来重视学生的科技竞赛等活动,为支持教师重视数学建模工作,学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学院数学建模工作的通知》《理学院毕业论文免修实施办法》等文件,这是建立数学建模团队和数学建模基地平台的最有力保障。学院不断加大投入,优化备赛条件,成立了以蔡军伟老师为总指导的数学建模竞赛指导团队,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建模协会,创建了校级数学建模基地和实验室,以赛促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教师在竞赛中成长,学生从竞赛中受益。

  数学建模团队的建立也带来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我校作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要实现高水平工程技术大学目标,须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数学建模相关课程也从“理论型”向“应用型”转化。传统的数学学习过于强调理论的推导和证明,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应该体现“以应用为目的”这一原则,淡化理论推导,强化数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使平台建设得更好,首先要培训好团队的教师。虽然团队教师中以博士为主,但他们中的大部分是从事理论研究工作。为此,学院专门组织教师定期对以前比赛过的数学建模问题进行学习讨论。通过案例逐步引导教师往应用的道路上发展,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力求建立以竞赛为导向,以竞赛问题为内容培训的数学建模教师团队。

  数学建模团队负责人与专业负责人共同参与与数学建模相关的课程群设置,能够使课程的设置比较好地与竞赛相结合,对相关课程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除了安排理论学时外,还安排了相应的实验学时和为期两周的实践教学,在借助软件平台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题式教学法,选取若干贴近现实的课题,要求学生组队完成这些课题,包括搜集数据、建立模型、编程求解、撰写报告等,既提高了学生查找资料、分析求解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数学建模团队使理学院在以赛促建、以赛促学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显著增强,教师把主要精力聚焦到育人上,形成了教书育人的持续效应,也使理学院的学风建设工作始终走在我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