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30日,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之际,在我校建校 66 周年校庆之际,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以下简称“中国高教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和洛阳理工学院共同举办的2022年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我校王城校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中国高教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中国高教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理事长张安富,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垠亭,我校党委书记陈岩分别致辞。通过云端方式,9 位专家作主旨报告、24 位专家作平行分论坛报告,全国200余所高校领导参会,600余所高校的2000余名师生报名,20000余人收看直播。研讨会展示了应用型高校研究成果,分享了办学治校心得体会,探讨了应用型高校发展路径,发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洛阳宣言》,为中国应用型高校改革建设和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形成了经验、贡献了智慧、凝聚了力量。
中国高教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创会会长、文华学院校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刘献君教授,中国高教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史静寰教授等 100 余位嘉宾云端参会。我校领导陈岩、张锐、曾涛、胡恩立、丁梧秀、刘楠、黄志全、马珺、王新武及师生代表300余人在现场参加。张俊超、张凌云分别主持开幕式和闭幕式。
陈岩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与会领导、专家和海内外教育同仁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帮助表示诚挚感谢,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洛阳理工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正在紧紧抓住党中央、省委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大好机遇,以争取硕士学位授权为着力点,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口,在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产教融合、成果转化等方面一体发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团结奋斗。他强调,作为高等教育关键力量的应用型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两个大局”,聚焦“国之大者”,抢抓发展机遇、聚力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洛阳理工学院站在建校66周年的新起点上,将和全国广大应用型高校一道,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聚焦应用型高校建设内涵和发展路径,围绕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不断优化应用型高校的定位和规划,共建共享应用型高校发展共同体,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张安富在致辞中对研讨会召开和洛阳理工学院66周年华诞表示祝贺。他指出,本次研讨会是一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应用型院校深化改革与建设的学术研讨会。应用型院校高质量发展,应锚定国家所需、社会所盼、学校所能、未来所向,融聚新动能,共创新未来,应以“对焦需求、聚焦服务、变焦应用”为基本遵循;以“校企融合、无缝对接,产教融合、双向互促,城校融合、协同共生,校校融合、优势互补,通专融合、全面发展,理实融合、知行合一,学做融合、能力提升,思教融合、教书育人”为发展路径;以“汇聚思想、提高认识,汇聚人才、形成合力,汇聚资源、夯实支撑,汇聚智慧、提质赋能”为实施策略,形成新时期应用型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高阶思维、创新素养和德能兼备的时代新人。
姜恩来在致辞中对研讨会的召开和洛阳理工学院建校66周年表示祝贺。他指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校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地结合起来,支撑我国教育、科技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自身发展定位,面向区域重点发展产业,依托优势特色专业,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坚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四是坚持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接市场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平台、整合生产要素、集聚高层次人才,建立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陈垠亭在致辞中对研讨会召开和洛阳理工学院66岁华诞表示祝贺。他指出,河南是高等教育大省,建设一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性选择。河南省重点建设了包括洛阳理工学院在内的15所各具特色的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这批高校已经成为全省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试验区、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的示范区、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先进技术创新转移与服务的重要枢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提供了鲜活的样本。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前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奔腾而至、以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领域新赛道发展如火如荼的形势下,高等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应用型本科高校也必将向着更高质量、更强内涵、更加融合、更具创新的方向迈进,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爱尔兰香农理工大学、芬兰坦佩雷应用科学大学、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德国耶拿应用技术大学、韩国映像大学、日本东京三立学院、俄罗斯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等国外友好高校通过网络视频方式,对研讨会的召开和我校建校66周年表示祝贺。
刘献君、别敦荣、史静寰、柯勤飞、胡建波、张锐、蔡敬民、郭建如、顾永安分别作主旨报告。
3个平行分论坛分别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与融合发展”
“应用型院校高质量发展与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国际借鉴”为主题开展了共24场交流报告。马珺、黄大乾,洪艺敏、李克军,胡小萍、侯德东分别主持三个平行分论坛。(侯丙孬 马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