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北石油报社 - 华北石油报

两个“编外采油工”

作者:通讯员曹娟    
2023-02-24     浏览(155)     (0)

“晓飞,咱们先去14号平台看看,然后再去兴华13井……”2月22日,巴彦分公司生产早例会一结束,主管生产运行的临河作业区副主任曹自力带着员工张晓飞,奔赴作业区各个新井生产现场。

临河作业区共管理油井70余口、拉油点逾30座,生产管理难度很大。为全力提高生产组织协调水平,及时了解生产动态,主管生产运行的曹自力和张晓飞成了转不停的陀螺,白天泡现场,晚上抓协调,汇总分析问题、及时协调处理,第二天早上再落实,做到早谋划、早协调、早部署、早推动、早落实。

“晓飞,一会儿咱们重点检查一下井场标准化建设情况,再看看生产资料……”曹自力说。

“光说不练假把式,作业区反映的18个新建井点目前存在的问题7类80余项,咱们再去看看是否已经整改。”

车上,两人对照问题清单,明思路、提意见、定目标,准备到现场逐项落实。

20分钟后,两人来到了14号平台。“一个细致哥,一个较真哥,咱们编外的两名采油工又来了。”14号平台的两名岗位员工看到曹自力、张晓飞的身影,满面微笑地打趣。

一下车,两人直奔主题。细致哥张晓飞,快步走向值班室,有着多年生产现场工作经验的他,抓关键、看细节、查风险、核参数,做好进站登记后,立马瞄准了可燃气体报警仪,仔细检查仪器是否完好、标签检定日期是否合格,又询问了岗位员工自检可燃气体报警仪的时间。“自检是为了你们的安全,每日必须自检一次。”张晓飞还不停叮嘱岗位员工。

较真哥曹自力,和张晓飞一起翻看着拉油记录、装车记录,一项项、一页页逐个过筛子,一边查看各项生产数据,一边仔细询问岗位员工,并对填写不规范的地方进行耐心指导。曹自力被大家称为“一枚不停的陀螺”。他的工作日志犹如天书,蝇头小字密密麻麻记录着生产信息数据、车辆运行安排。每日查看天气预报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习惯,每一个雨雪天成了他的不眠之夜。合理调配次日装运车辆100余台,确保油井正常生产,全力保障每日3000吨的原油拉油运力。

虽然已过立春,内蒙古的春天依旧寒凉。两人又径直走向井场旁,环顾四周看看井场、井台平整情况;凑到采油树旁看看变送器温度是否和温度计一致;爬上罐,检查液位计、呼吸阀……一阵阵寒风吹在脸上凉飕飕的,两人专注的眼神始终不改,走到、看到、查到、问到……不放过任何细节。

“咱们每次拉油加热温度都要到70摄氏度,看看能不能摸索一下降低降黏剂的剂量,同时把加热温度也调低5摄氏度……”两人走到油罐前,观测罐前温度,虚心请教岗位员工每日各时段加热情况,合理探讨参数优化可行性,寻找节能降耗空间,实现油井生产高效运行。

春勤人早时不待,两抹石油红,不停穿梭在巴彦油区,踩在黄沙上的串串脚印,格外坚实。他们铆足干劲、主动担当、冲锋一线,全力以赴为建设新时期新华北,打造千万吨当量综合能源公司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