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闽山东复东,其中岁岁有花红。
而今再到花红处,花在旧时红处红。
偶然读到唐朝僧人的这首诗,便再也难以忘记。后来每当想起“故乡”二字,就会想起这首诗来。其中第三句,网上也有“而今不在花红处”的说法。我难以确定原诗到底是“不在”,还是“再到”。两种说法,意义虽有不同,但恰是游子之于家乡的两种状态。而无论是“不在”还是“再到”,都不能改变“花在旧时红处红”的本质意境。
故乡,是萦绕在我们心头、沉淀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永恒情结。年龄越大,故乡这杯酒越浓,越不敢轻饮。经过十几年来对故乡“不在”与“再到”又“不在”的旅行后,我意识到,无论如何被解构,事实上,一个人的故乡完全在他自己身上。回归故里,是特定时空曾内化于心后又遭遇那时空的一种悲欣交集的重逢。人人心中的故乡之花不仅在旧地红,而且是在旧地的旧时红着。这种重逢,究竟会蕴藏着多少追忆似水年华的熟悉与陌生,引发着多少“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慨叹,叩问着多少物是人非的心弦?因此,“故乡”二字,是极具有个人主观性的,一个“故”字,必然寄托在具体的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历程中。
五年前,我曾描绘过我的家乡。如今又有机缘再将故乡诉诸笔端,我无意去描述家乡那些为人称道的风物与故事,那些只构成地球上一个寻常的家园而已,让我尝试随心记录一些我心中的故乡吧。
在这个水塘不远处的山上还有一个水库。今年过年回家后的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一时兴起就独自一人散步至山上。这也是我不久前感染新冠后的第一次“运动”,漫步山林,令人心情愉悦。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偷来的无忧无虑多么快乐。每当回到故乡,就变回了一个孩子。
这水库和它背后的小山,远远不如我这些年漂泊在外所见过的山水风景优美、壮阔,但它对于我来说又是那么与众不同。当我又身处繁华的都市,在车水马龙的霓虹中,只要看到它一眼,就会涌起无言的泪水。也许,这就是故乡之于一个游子的羁绊吧。
杨树叶皆落尽,家乡冬日的蓝天,一片澄澈,令人神往。进山路上的松树,是否也颇有迎客之姿?小时候,到了冬天,待变黄的松针落满山时,家家户户常常将其作为做饭的引火之物。后来去不同的城市,见到松树,我常常有亲切之感。小时候上体育课,经常的课堂内容就是爬山,然后再跑回学校。那场景如今回想好像还不曾走远。
上大学后,我常常只有在过年才回家,家乡只对我呈现了它的冬日景象。它春天的姹紫嫣红,夏天的郁郁葱葱,秋天的金黄遍野,都深藏在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记忆里。每到春天,漫山遍野都盛开着映山红,也就是杜鹃花,那是孩子们上山游玩的最好时节……小林一茶有俳句曰:“蔷薇开处处,想似当年故乡路。”若把蔷薇换成杜鹃,就是我的感受了。
在山大洪家楼校区读研时,有一次秋天外出调研回来,夜晚去3号楼交调查问卷,我走过满地湿漉漉的杨树叶铺成的小路,那是秋天离去的场景,盛大、优美又悲伤。后来我读到马林·索雷斯库在其诗歌《两遍》中所写:“所有的事物/我都要看上两遍/一遍让我欢欣/一遍令我忧伤。”我感到心领神会,那时我已知道,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在美好的同时飞逝而过。如果没有一颗体悟和容纳悲伤的心,就不能真正地去咀嚼万事万物在天地之间自我成就又转瞬即逝的美。
想起故乡,我总是会想起那璀璨的星空。有好几个过年期间的冬天,我仔细观察过庭院里深夜的星空,尝试用手机拍下来,无奈根本拍不到眼中所见的美。漫天的星星,月光洒在院子里,我一下子想起了东坡写的“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这深夜静静欣赏庭院月色的心境,穿越千年不亦相会?
过年前,家乡又下了一场薄薄的小雪。母亲在庭院里种的花草树木都着上了银装,甚是可爱。“在这方寸之地,静谧之地,这寂寥之地,只有你最迷人。”世界很大,年少的梦想就是走出家门,星辰大海,仗剑天涯。后来才体会到,小小庭院里的小花小草里,早已蕴藏了大千世界。
过年在家时,有一天母亲高兴地喊我来看,有两只小鸟在我家院子里的桂花树上做了一个小小的窝。趁它们不在,我悄悄拍下了一张照片。母亲说,这个小小的鸟巢去年夏天就有了,她还看到了小鸟衔着小枝小草忙碌地建造这个小窝的场景。仔细看,这小小的“家”竟如此精致,巧妙地依托在树枝的分叉之间。我想,等春天到了,一定有“燕子”归来吧。
印象中,过年总是和新衣服、好吃的糖果、年夜饭、贴对联、祭祖、拜年等等意象联系在一起。在高流动性的现代社会,过年,还意味着经年分离后的家人团聚,尤其是对那些常年在城市里务工的人来说。春节作为一种传统节日,其味道的变淡,本符合一切传统节日古今之变的规律。年味在变,曾经为我们创造年味的人和感受年味的我们都在变,而人们往往想留住岁月流逝中自己记忆中的美好。我发现初一拜年时,最高兴的就是那些正处于童年的小孩子们。时光,又正为他们酿造着属于他们的“年味”。我仿佛看到岁月告诉我,与其留住,不如创造。
除了家人的团聚外,如果说还有什么可以唤起我对“年味”的回味,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小时候过年期间的美食。我以为,许多文化和情感,都寄托在具有独特味道的食物中。身在异乡时,也常常怀念家乡的味道,想念母亲做的饭。例如家乡的糍粑,可以炸着吃、煎着吃、煮着吃、烤着吃……不管是哪种吃法,都很香很软糯!还有过年期间母亲手工制作的红薯丸子、萝卜丸子、肉丸和鱼丸,在年末寒冷的冬日,无论是香酥可口的炸丸子,还是热气腾腾煮在汤锅里的鱼丸肉丸,都温暖了人们的相聚,也带来一份“团团圆圆”的好寓意。
过年期间,故乡的家家户户都准备着腊肉、腊肠、炸鱼、粉条、豆皮、汤圆、米酒等等各种美食。后来我们总是发现,其实过年也吃不了那么多。但美食的应有尽有,成为了过年的一种传统氛围,以及一种热闹的回忆。
当车驶入那熟悉又陌生的街道或乡间小路,来不及细看周遭变化,我知道自己已身处家乡;当车又驶出这平凡又难忘的乡村和小镇,迎着清晨的万丈光芒,我知道自己又离开了故乡。无论是“再到”,还是“不在”,我都深知,故乡岁岁有花红,花在旧时红处红。
(作者系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