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北石油报社 - 华北石油报

想起那年春联红

作者:□铃铂    
2023-01-08     浏览(188)     (0)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一过,走在路上,物业人员在给路边树木穿“花衣”挂灯笼,超市里喜庆的年货给人物资充裕、琳琅满目之感,那些红色的窗花、年花,在各种平台相继晒出售卖,林林总总都在提示我们——新春真的要来了。

微信朋友圈里,有书画家朋友晒出了他们“写春联,送祝福”的活动。看着他们挥毫泼墨、遒劲有力的书法,欣赏着他们用心用情书写的春联,这样的画面,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之感,让我一下子想到了那年和父亲一起写春联的场景。

那时候,春联都是手写的,不像现在这种印制的、出自商家带有广告性质的春联。那时候,会写春联的,大抵是能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的老先生。父亲的书法,有口皆碑,擅长行书,流畅有致,年前结婚的人多,陆续有人抱来大红纸,请父亲写对联。父亲善良,有爱心,对举手之劳从不推托。

腊月二十九这天,父亲给自己家写春联。裁好纸,开始研墨,这方砚台跟随了父亲一生,放进去清水,均匀用力,直到墨汁浓稠。父亲将事先写好的对联底稿放在能看到的地方,内容大致都是一些吉祥祝福的话,“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春回大地千峰秀,日暖神州万木荣”等。万事齐备,父亲开始挥毫泼墨,那样子很“帅”。我给父亲打下手,当他的“镇纸”,写好后负责拿下去晾在地上。这时,邻居们从院子大门路过,看到后,会来讨要一两副,父亲爽快答应,他们捧着含有墨香还没晾干的对联高兴而去。父亲的几个朋友不约而同地来到我家,一边啧啧称赞父亲的书法,一边说自己家几个门需要几副,这时父亲慷慨运笔,甚至根据朋友的要求对个别字词进行推敲修改,一直达到对方满意为止。

这样,写对联的时间就不自觉地拉到了晚上,父亲吩咐哥哥拿着打好的浆糊,一边给各个房门贴对联,一边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古代书法家写对联的故事,大概意思就是每贴出去一副就被人“撕”去一副,于是干脆上下联各少写一个字,人家一看寓意不好,就没去“撕”,第二天一早书法家提着毛笔巧妙地加了两个字,对联意思很完整,寓意也很好,街坊邻居纷纷称赞。父亲讲这个故事既是为了激励他自己,也是在教育儿女,虽然有人赞美,那是人家抬举,完全没有达到书法被“撕”的程度,所以得保持清醒。

一家人齐动手营造年味才有意思,对联贴得满院红彤彤,灯笼高高挂起来,喜庆的气氛立刻显现,过年仪式感顿时被拉得满满。

如今,站在超市售卖春联的摊位上,看着机器印刷、花样繁多的春联,那么的高大上,那么的绚烂夺目,不知为什么,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感觉比不上父亲手写的春联有味道。斯人已去,从今年开始,年夜饭的餐桌上,永远少了一个人。想起父亲在飘雪的窗前,研墨提笔写春联的画面,耳畔仿佛听到他的呼唤:“妮儿,拿过去晾吧,小心点儿,别跑了墨。”蓦然回首,才知是幻觉。

去年的结束,就是今年的开始。也许结束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吧。茫茫宇宙,各自安守当下,便是最好的祈愿。

站在年关,回望起起伏伏的一年,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受着各种考验,无论悲喜,无论得失,时间的车轮依然向前,在追风赶月的路上,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尽处春山。

年关将近,万家团圆的时候,我想起严父,不知他在那边还写春联吗?端详着父亲的砚台,中间部位已被磨出了凹槽,像一方聚宝盆,我倒上墨汁,拿起提斗,学着父亲的样子,写下新春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