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四川农业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报》

做到“三个坚持”书写好教育新答卷

2022-12-14     浏览(97)     (0)

党的二十大报告浓墨聚焦教育事业,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做了专章论述,鲜明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强调其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当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奋进方向。

书写好教育新答卷,就要坚持育人为本。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持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广大教师要立足本职岗位,深挖岗位育人元素,持续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三者同频共振,紧紧抓住课堂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等协同育人渠道,凝聚起育人的强大合力,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牢牢把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一主线,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学生头脑,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川农大精神”作为我校长期办学过程中总结凝练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最鲜活最生动的育人教材。 广大教师要将“川农大精神”融入育人始终,运用好校史资源,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讲好川农大故事,厚植川农学子的“三农”情怀。

书写好教育新答卷,就要坚持育才为要。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教师则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广大教师要把“人才培养”这一立校之本落到实处,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川农大打造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 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 广大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着力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锚定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的建设要求,以学校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开发课程资源,拓展课堂深度,延伸课程广度,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用心用情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广大教师要着眼社会需求,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要秉持“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理念,用好用活校企合作平台、 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把课堂搬进企业、搬到基层、搬入田间,引导学生主动适应新技术、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活力,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度, 培养造就更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质量人才。

书写好教育新答卷,就要坚持育己为先。 打铁还需自身硬。育人者应先受教育,教师应当是信念坚定、道德高尚的品行之师。广大教师要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身先垂范,修品行、正师风。 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做 “两个确立”的坚定拥护者和忠实实践者。 要以张桂梅、黄大年等杰出教师代表以及学校师德师风标兵等优秀典型为榜样, 涵养优良师德师风,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育才者需先有其才,教师必须是学识渊博、业务精湛的学问之师。 广大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升教书育人本领,精进自身专业知识,钻研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 作为农业院校的教师,要在保障粮食安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挑大梁、担重任,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产出更多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