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传稼穑情 筑农药梦

农药学学科走过70 年

2022-11-15     浏览(2444)     (0)

中国农业大学农药学学科70周年庆典暨学科发展论坛开幕,老一辈科学家传承科学精神,培养人才,服务农业发展,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会上,著名农药化学家陈馥衡、陈万义教授荣获杰出贡献奖。基金用于支持学科发展。活动通过多平台线上线下同步举行。


本报讯 10 月 28 日,中国农业大学农药学学科 70 周年庆典暨学科发展论坛开幕。论坛以“传稼穑情,筑农药梦”为主题,农药学学科师生、校友齐聚线上线下,共同回顾农药学科 70 年悠久历史,展望农药人勇担历史使命、奋力开创未来的崭新篇章。学校党委书记姜沛民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贵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线上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姜沛民在讲话中表示,中国农大农药学学科 70 年的风雨历程,生动诠释了“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一直紧紧围绕国家需求,注重解决农业实际问题,为我国粮食安全、农药高效利用和减施做出了重要贡献。70 年来,农药学学科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农药学顶尖人才,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高等农林教育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和任务,希望新一代农药人传承黄瑞纶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肩负起科技创新、人才强国的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拔尖人才;瞄准现代科技前沿,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紧紧围绕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遵循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钱旭红表示,中国农大农药学学科方向齐全,为现代农药教学体系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农药学顶尖科研人员、管理者、企业家,也对其他单位农药学教学和科研工作起到良好辐射作用,为中国农业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希望新一代农药人传承老一辈科学家拼搏精神,对接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推动学科发展,加强原始创新能力,为服务农业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出独特贡献。

宋宝安表示,中国农大农药学科聚焦国家农业发展重大需求,以创新驱动发展,致力解决农药领域一系列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打造了一支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队伍,培养了一批具有扎实基础、创新思维的高水平拔尖人才,构建了全方位协作、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服务平台,成为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希望新一代农药人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服务需求、坚持深化改革,不断为国家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绿色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学校原校长、农药学学科资深教授江树人,动物医学院院长、工程院院士沈建忠,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所长黄修柱,中国植保学会副理事长、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所长张友军,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长孙叔宝,生物学院院长郭岩分别致辞,他们表示,70 年来农大农药学学科不忘初心,立足农业生产和农药产业,坚持科技创新,坚持产学研融合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卓越的成就。70 年来,中国农大农药学学科以“育天下之英才”为己任,秉承农药学老先生之夙愿,薪火相传,立德树人,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为推动我国农药学学科建设和农药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新时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农药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需要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提供解决方案,注定农药行业永远是创新驱动发展的行业,需要一代代农药人前赴后继为之奋斗。他们衷心祝愿中国农大农药学学科再创辉煌,为国家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会上,著名农药化学家陈馥衡、陈万义教授荣获农药学学科杰出贡献奖。
  农药学学科发展基金当日成立。基金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上海泰禾化工有限公司、北京颖泰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允发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出资成立,用于支持学科发展。
  此次论坛为期三天,设立“主旨报告”“大会报告”“青年论坛”“主题论坛”
  “墙报交流”等环节,活动通过腾讯会议、哔哩哔哩、快手等多平台线上线下同步举行。
  理学院院长王鹏主持开幕式。农药学学科资深教授张文吉、张钟宁、王道全、陈年春等老教师出席开幕式。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总农艺师陶传江,中国农大校长助理、发展规划处处长曲瑛德,学校有关部门及学院负责人、师生参加开幕式。(姜萍萍/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