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公司 -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公司2021年鉴》

聚焦“五个建好” 践行“六个坚持” 坚决完成“十四五”开局各项目标任务

2021-12-18     浏览(75)     (0)


业务,把集装箱运输作为实现增量的重点。大力推进南宁国际铁路港、柳州铁路港物流功能区建设,扩大铁路物流枢纽货源集聚效应。灵活运用价格政策,统筹铁路与港口间货源组织及运能安排,解决“最先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创新和集装箱无轨站建设,搭建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加大散货入箱和敞顶箱直通运输组织力度,全年实现集装箱运量2800万吨、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开行6000列以上。

深入推进运输挖潜提效。充分发挥运输专班作用,加强对效率指标科学分析,加强运输资源一体化统筹,强化区域运输组织和通道能力利用,确保整体效率效益最大化。发挥柳州地区生产力布局调整、资源整合优势,强化黎塘、玉林等区段站支点作用,加强区域互保和站间互动,提高运输组织效率。以焦柳电化开通为契机,加快统一货运机车机型和列尾制式,实施货车达速90公里/小时,打通从港口及主要编区站往怀化方向5000吨通道,实现分界口大进大出。推动增建南宁南到发场股道、沙井站改南宁南五场、编组站自动化以及货场改造等“短平快”技改工程立项,补强通道点线能力。

(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提升企业治理效能。落实国铁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活力。

健全完善公司治理体系。主动适应运输生产力发展和体制机制变革要求,构建形成具有时代特征、铁路特色、符合法治化市场化要求的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快落实所属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完成向非运输企业派出外部董事。按照国铁集团制度体系建设指引,编制制度图谱,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机制,加快形成构架合理、系统配套、运行高效、实用实效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

深化管理变革和机制变革。结合劳动生产组织和市场环境变化,稳妥推进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贯彻落实国铁集团站段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指导意见,按照“去机关化、去行政化”要求,优化站段管理人员结构,加强生产车间和作业现场管理力量配备。扎实推进高铁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改革,加快机车车辆修程修制改革,推行机车预见性维修。结合无人化改造,推进变电修程修制改革。加强局管货车运维管理,提升使用效率。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持续完善工资决定机制,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全员绩效考核。落实国铁集团“十四五”用工总量规划,动态修订劳动定额标准,健全以效率效益为导向的用工制度。加强用工分析,优化用工结构,规范非在岗人员、通用工种管理,压减用工成本,提高用工效益。

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定额指标、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一本预算”实现全成本、全口径、全过程管控。建立投入产出分析机制和成本测算模型,为运输产品设计、投资项目决策提供参考。加快推进非运输企业财务集中核算,用好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规划建设“智慧宁铁”。以《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为指导,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推进各专业信息系统集成整合,探索“铁路网+5G”创新应用,建设运输生产环节大数据平台。以应用需求为牵引,搭建科技创新实验平台,积极承担科研课题,不断促进成果转化。推动TDMS系统全面升级,积极应用动车PHM、货车智慧综合管理等系统,推进南宁国际铁路港智慧物流园规划建设,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

(七)坚持以效益为中心,提升法治化市场化经营水平。主动适应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新形势新要求,加快企业经营方式由生产组织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坚持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质量和效益。

统筹资产资源开发。立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深入挖掘铁路土地、站车、信息、网络等资源潜力,优化各类资源配置。全面完成第二批铁路土地授权经营,实施土地监察网格化管理,提高土地综合开发收益。推进控股中铁二十五局南宁分公司,拓展涉铁工程市场,做大做强建筑施工业务。

加大合资合作力度。贯彻落实国铁集团关于推进国铁企业分类改革的实施意见,稳妥推进铁路关联市场产业类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进合资铁路公司重组,调整路地股权结构,推动国铁资本向路网干线集中,优化国铁资本结构和布局。加大与国铁吉讯公司、广西旅发集团等战略合作,打造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