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工学周报》

学校召开寒假工作会议

总结“十一五”成效谋划“十二五”蓝图

2011-03-04     浏览(189)     (0)

学校寒假工作会议总结了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并就未来五年发展进行了研讨。会议强调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前进方向,并部署了2011年的主要工作。学校未来五年发展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坚定信心、潜心攻关、科学发展。会议最后总结指出全校师生员工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全体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实现新跨越。


  本报讯 (记者 吴丹丹)学校2010年寒假工作会议于2月25日至26日召开。会议以“深入总结‘十一五’建设成效,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蓝图”为主题,全面总结了学校在过去五年中所取得的成绩与进步,分析了不足与问题,并就未来五年的发展建设进行了研讨。会议还研究部署了学校2011年主要工作。
  校党委书记谷焕民、校长刘志刚分别主持两天的会议。全体校领导、校长助理出席会议,全校处级干部参加会议。
  结合本次寒假工作会议的主题,校党委副书记高晚欣,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魏潾,副校长杨德森、夏桂华、姚郁在大会上分别结合各自分管的工作,就“十一五”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十二五”工作思路、举措等作了专题发言。
  船舶工程学院、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等5位学院负责人结合学院“十二五”子规划的制定情况进行发言。
  26日上午,与会人员分5个组进行了专题讨论。
  刘志刚在会上做了《坚定信心,潜心攻关,科学发展,打一场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持久战》的专题报告,系统回顾了过去五年学校发展建设的历程,深入阐释了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要义,并就2011年学校十项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刘志刚首先回顾了2005年以来全校师生在办学理念及实践层面的探索与行动,充分肯定了学校5年来取得的成绩与进步。他指出,二次党代会报告是学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十五”和“十一五”之交,工程大学确定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吹响了令人振奋的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号角,拉开了“十一五”大学建设的帷幕。5年来,学校召开四届一次教代会、11次寒暑假工作会议以及各类专题工作会议,深入学习和研究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从不同高度、选取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探讨研究型大学建设内涵,把握研究型大学建设规律,勾勒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框架,通过系统探讨与研究进一步形成了自己的建设思路,在建设目标、核心使命、基本途径、建设内容、保障条件、依托两翼、最终目的等方面构建了完整的理论框架,形成了工程大最宝贵的“软财富”。同时,他指出,工程大学人也在行动。学校特色学科专业体系、精英教育体系、科学研究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文化不断建设完善,师资队伍与大学国际化进程加速,现代化的校园公服体系基本形成。这是工程大学人艰苦奋斗,努力求发展的成果,学校取得的成绩实实在在地有效支撑了研究型大学框架的构建。
  刘志刚指出,虽然学校取得了很多成绩,但研究型大学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大学制度、国际化办学、干部队伍建设以及财务运行等方面瓶颈依然、总体水平仍待提升。他强调,必须正视问题的存在,找准问题产生的原因,清楚前进的方向。必须明确发展是第一要义,发展中的问题要靠进一步加快发展来解决。
  关于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要义,刘志刚强调,研究型大学建设是一场持久战。学校过去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科学研判形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特色发展不动摇,坚持内涵式发展不动摇,坚持可持续发展不动摇,坚持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和提高培养质量不动摇,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但同时,研究型大学建设也是相当长的历史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高举特色大旗,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必须坚定必胜的信心,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必须有耐得住寂寞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行;必须有抢抓机遇的能力,集中优势打好重大战役,积小胜以获大成,不断靠近研究型大学这一战略目标。
  刘志刚强调2011年要做好十项重点工作:一要认真筹备召开第三次党代会;二要继续推进党建创先争优活动;三要认真抓好本科教学工作;四要密切关注国家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五要扎实推动学校的各项规划与建设工作;六要力争科研工作上取得新突破;七要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工作;八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九要规范产业后勤工作;十要确保做好安全稳定工作。
  谷焕民最后总结讲话。他说,学校当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十分难得,挑战也十分严峻,能否更好地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根本上取决于全校师生能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武装头脑、审视过去、谋划未来、推动工作。对此,他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要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科学认识学校发展的成绩与问题。谷焕民指出,只有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才能对过去的成绩与问题有更加科学的认识,才能据此形成科学的发展蓝图。他强调,学校“十一五”的工作成绩是显著的,最突出的特征是理念引领,最鲜明的标志是内涵建设,最显著的成效是跨越发展,最直观的特点是攻坚克难。但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同我们发展的目标要求上还有一定差距。要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追问我们是否紧紧抓住学校的第一要务,是否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是否实现了发展的科学性,是否把统筹兼顾作为指导工作的根本方法,通过审视和反思,进一步达到科学发展的共识,预见和谋划未来,在更深的层次上找到阻碍学校发展的真正因素,更好地谋划学校“十二五”发展蓝图。
  二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未来,科学谋划学校发展蓝图与模式。谷焕民指出,“十二五”是实现研究型大学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转型升级阶段,是一个更加注重质量特色创新的阶段,做好这个阶段的工作,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和模式。必须坚定不移研究型大学这一发展目标,坚定不移特色办学道路,坚定不移内涵式发展模式,坚定不移改革创新。必须在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工作、学科专业建设、管理体制等5方面实现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必须牢固树立和创造性建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学科发展理念。必须提高破解发展难题的工程化能力。必须提高对事业的谋划力。
  三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检验成效,科学设计学校发展的动力机制和评价体系,推动学校发展转型升级。谷焕民指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需要有新的能够支撑跨越的动力。他强调,未来五年,要把研究型大学事业推到新的高度,就必须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通过观念的引领力,制度的驱动力,文化的制动力,充分调动各方面、各层面办学主体谋划发展,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进行制度设计,着力构建有利于产出高水平人才、高显示度成果和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制度环境;着力构建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运行机制;着力构建组织制度、管理制度、业务制度相互协调,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竞争机制、评价机制相互协调,各层次主体权责利关系相互协调的制度体系。
  谷焕民最后指出,回首过去的五年,广大干部师生员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闪亮的发展业绩,这必将为历史所铭记。他强调,站在“十二五”新的起点谋划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全校上下既要有蓄势期远的战略思维,也要有只争朝夕的战斗精神,更要有争先进位的发展情怀。只要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审视工作、指导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在“十二五”期间交出一份师生满意、上级满意的优秀答卷,描绘出学校更加精彩、更加辉煌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