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报》

缅怀这位“大先生”!

2022-12-15     浏览(260)     (0)

今天,是“大先生”时钧的 110 周年诞辰。时钧是我国化工高等教育一代宗师、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南京工业大学已故教授。他一生勤勉,执教 67 载,留下 4500 万字传世之作;他桃李天下, 门下弟子有 18 位两院院士; 他淡泊名利,1998 年获“何梁何利奖”后将奖金全部分给团队成员,在他发表的 248 项科研成果中,他的名字总是列在末位; 他胸怀大我,90 岁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捐资设立“时钧奖学金”。

1912 年 12 月 13 日,时钧出生在江苏常熟莫城镇一个读书人家, 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1938 年于国难当头毅然回国,先后创建我国第一个水泥专业、化学工程专业。 1957 年,他开始从事“湍流塔”、 膜分离等技术的研究,20 世纪 80 年代, 他又对化工热力学和无机膜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均取得重大成就。

时钧坚持读书不辍、思考不辍,他热爱读书的习惯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和后人。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院长顾学红说:“记忆中, 先生每天都在看书、看杂志、看最新的科研成果报道,保持对现有科研的敏感度, 这些也是我现在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 ”

“每次外公出差回来,母亲都会抢着拿他的行李,因为里面肯定会有书和杂志。 ”在外孙女林昀的讲述里,时钧家里有一个特别的“时氏儿童图书馆”,《新观察》《旅行家》《儿童时代》等书籍装满了几个大书柜, 时钧会在每一本书的扉页写上“时氏儿童图书馆”几个字。 林昀说:“这种爱书的品格深刻影响着我们, 精神的富足也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力量, 让我们能坦然面对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坎坷。 ”

时钧曾说,自己是个“书斋”教授,数论文比数钞票更高兴。 对于学生的每一篇论文,他都修改得非常认真, 不少学生想加上他的名字,却总被他拒绝。 他说:“改论文是我的责任,除非思想是我本人的,否则改动再大也不许加我的名字。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黄培记得自己发表第一篇英文论文前,因为一个句式的使用差别,先生和他讲了 10 分钟,引经据典,让他心服口服。

“教我化工,引我上路,启发我进行技术创新。 ”在南京工业大学时钧园里,时钧先生铜像身后的无涯山上,阶梯式排列着黑色花岗岩感言石,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院士生前肺腑之言。

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金万勤说, 他一直在努力传承并弘扬时钧先生的师德风范, 也一直在努力带领团队集聚力量不断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忠党爱国、淡泊坚韧、求实惟先、扶掖后学。 ”在时钧先生 110 周年诞辰之际,南京工业大学用这 16 个字表述为时钧精神的内涵。 该校党委书记芮鸿岩说:“时钧精神是抽象的, 更是具体的,具体在桩桩件件的故事中,具体在点点滴滴的回忆里, 要让时钧精神成为一代又一代南工大人共同的灯塔。 ”

转载自 2022 年 12 月 13 日人民网

■ 人物档案

时钧(1912.12.13-2005.9.1)江苏常熟人,中国化工高等教育一代宗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南京工业大学已故教授。

1934 年,时钧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后公费留学美国,“七七事变”后回国任教。 时钧先生长期从事化学工程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我国水泥专业、化学工程专业的奠基人和水泥专业开拓者,在化工热力学、传质分离及膜科学与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获“全国化工有重大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卷》等。

时钧先生躬耕杏坛六十七载,育桃李满园,弟子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以闵恩泽、张存浩院士为代表的两院院士弟子达 18 位。 时钧先生曾当选“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江苏人物”和“江苏高教 30 年重要影响人物”,是新中国教育名家大师参评人选。

时钧先生历经坎坷却一心向党,90 岁高龄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 时钧精神表述语内涵释义

为进一步深入宣传和弘扬时钧精神,传承并彰显学校宝贵的精神文化,形成广泛社会效应,激励全校师生在时钧精神润泽与感召下不断赓续前行,学校基于时钧先生的生平事迹与人格特质,凝练时钧精神表述语为:忠党爱国、淡泊坚韧、求实惟先、扶掖后学。

忠党爱国

“忠党爱国”彰显了时钧先生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拳拳赤子心、悠悠爱国情。时钧先生生于国家纷乱之际、学成于国家苦难之时。 1934 年,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旋以公费留学美国。 1936 年,获美国缅因大学造纸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后,又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专攻化学工程专业。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 年 5 月, 回归战火纷飞的祖国,践行教育报国之抱负,可谓一腔赤诚昭日月,一生报国写丹心。

“忠党爱国”彰显了党的儿女饱经沧桑、矢志不渝的永恒追求、赤诚忠心。 时钧先生一生追求真理、敬党爱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始终信念坚定、矢志不渝,两度递交入党申请书。 2001 年,时隔四十五载后,时钧先生以九十岁耄耋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

淡泊坚韧

淡泊:指对名利冷淡,不看重。 语出曹植《蝉赋》、诸葛亮《诫子书》等。 “淡泊”彰显了时钧先生淡泊名利、向道而行的人生追求和崇高境界。 不为名利遮望眼,只缘满怀家国情,时钧先生心系家国而不计个人得失。 放弃海外优厚工作环境回归祖国投身教育是为民族大爱;身处逆境而不怨天尤人是为淡定从容;做勤杂工时主动帮助工友拖板车是为谦逊平和;恢复教职晋升教授任相关评委后不计个人恩怨、唯规矩唯学问评聘是为胸襟博大。

坚韧:指遭遇身体及精神困难、压力、打击时,对理想的坚持、对品格的坚守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语出苏轼《晁错论》。 “坚韧”彰显了时钧先生宠辱不惊、气度恢宏的情怀操守和乐观豁达、矢志不渝的人格品质。 时钧先生坚守理想而不移其志,甘于平淡而不改其节是为永葆初心;遭遇困境而不沉沦是为不屈不挠。

求实惟先

求实:强调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态度,也指人应当具备诚实、朴实、正直和耿直的良好品质。语出班固《汉书》。“求实”彰显了时钧先生治学严谨、追求真理和尊重科学的学术品格。 时钧先生在特殊历史时期被迫离开讲台从事日常勤杂工作,常常在扫完地后,洗净双手前往图书馆翻阅书籍、汲取知识。 在身处逆境的 22 年里,他始终满怀对真理、对学术的渴慕,读书不辍、思考不辍。 时钧先生崇尚科学、孜孜不倦,对学术的要求十分严格,1978 年,近古稀之年重登讲台,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单元操作选论”等课程。 他精辟的论述、严谨的逻辑推理和高超的授课艺术,令学生无比崇敬。

惟先:意指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奋勇争先,开辟新路径、创造新经验、开创新局面。 “惟先”彰显了时钧先生作为一代宗师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敢为人先、勇开先河的创新勇气、开拓精神和创新成就。 1952 年,时钧先生受命创建我国第一个水泥专业;1956 年秋,时钧先生联名汪德熙、汪家鼎等教授上书高教部于化工系设立化学工程专业;1957年,时钧先生开始从事“湍流塔”、膜分离等技术的研究;1979 年起,时钧先生着手重建南京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主持带领建成了化学工程博士点,并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化学工程研究所。 20 世纪 80 年代又对化工热力学和无机膜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 这些无一不突出了时钧先生敢于突破原有藩篱、善于开辟新领域、拓展新路径的智慧和勇气。

扶掖后学

扶掖:扶持、扶植、提携之意。 语出班固《汉书》。 “扶掖后学”彰显了时钧先生甘为人梯的无私品格和集“经师”与“人师” 于一身的大先生风范。 时钧先生一生从教躬耕杏坛,从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南京化工学院、南京工业大学等校一路走来,六十七个春秋桃李成蹊、享誉四海,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其中,包括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 张存浩等为代表的 18 位两院院士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 弟子们对时钧先生传道授业解惑,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宗师形象感佩不已。 时钧先生把立德树人体现在了一言一行中。 1997 年,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之初,时钧先生拿出私人积蓄以实际行动支持青年教师成果转化;1998 年,获何梁何利奖后,将所得奖金全部分给团队成员,自己不留分文;九十高龄之际又出资设立“时钧奖学金”, 鼓励嘉奖研究生积极参加科技学术活动、提升科学研究能力。 时钧先生慧眼识才、提携扶植后学的长者风范在一代代南工大学子中口口相传。

“忠党爱国、淡泊坚韧、求实惟先、扶掖后学”16 字在学习包涵原有不同表述要义的同时,进一步突出时钧先生作为一代宗师的情怀修养、学术成就。 从逻辑来看,“忠党爱国”突出的是政治品格,这是为人大德;“淡泊坚韧”突出的胸怀修养,这是为人操守;“求实惟先”彰显的是治学追求和学术成就,这是科学家风采;“扶掖后学”聚焦的是立德树人、关爱培养,这是大先生风范。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