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遵义师范学院 - 《遵义师范学院报》

把讲台搬上舞台,这堂党史课获得满堂彩!

2022-11-30     浏览(286)     (6)

本报讯 “没有棉衣?为什么没有棉衣?警卫员,叫军需处长来。”

“报告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

这是11月18日举行的“仰望·追寻——诵红色经典·学百年党史”主题教育活动中《丰碑》里的一幕,此时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眼里都噙着泪水。

这是由遵义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打造的一台全新红色舞台剧,借鉴编年体的叙事维度,选取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一百年中不同时期的经典文艺作品,通过朗诵、情景剧、舞蹈、合唱等形式,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奋勇前进的历史征程。

该剧包括《破晓的曙光》《丰碑》《红铁》《烈火·永生》《谁是最可爱的人》《西去列车的窗口》《春天的故事》《大山里的蝴蝶》等篇章,演员们用生动的表演带领观众回望“来时路”,展望“新征程”。

“学院二、三年级近300名学生参与演出”,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王洪叶介绍,“这是二、三年级学生师范专业技能的一次集体汇报,也是一年级新生的一场精神盛宴。”

2021级学生刘贵亮在《丰碑》中扮演“军需处长”,在《西去列车的窗口》中扮演一名开发大西北的建设军人。这是他第一次参演舞台剧,经常练习台词和动作到深夜。谈到对角色的理解,刘贵亮说:“军需处长怀着对新中国的殷切向往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他就是无数不怕牺牲、为国为民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化身。”刘贵亮还是遵义师范学院“红色号角”宣讲团的成员,带着这份对红色文化更加深刻的理解,他在开展宣讲时更加自信、更加投入。

演出现场,每一篇章间隙都掌声不断。“感觉上了一场沉浸式的党史课”,2022级学生罗风叶在演出结束后仍细细回味,“学长学姐的表演让我对各个时期的‘中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我学习党史的热情。”明年,罗风叶也会登上这个舞台,接过学长学姐手中的接力棒,让红色文化代代相传。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该剧尾声,一面鲜艳的党旗飘扬在舞台中央,教师教育学院全体教师党员面向党旗举起右手,庄严重温入党誓词。

“学院全体师生筹备了很久,从剧本创作到演出编排,倾注了大量心血。我们希望通过挖掘经典红色故事,引领师生重温党的百年历程,在沉浸式的党史学习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王洪叶说,这个舞台剧将作为学院每届新生的“必修课”,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加入新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遵义师范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措并举,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教育部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主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晶晶表示,“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致力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教学、研究、实践、创作骨干队伍,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让红色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影响力,引导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用心用情用力讲好党的故事,把红色文化育人成效转化为推动学校特色高质量发展的不竭源泉,是遵义师范学院的永恒课题。

(黄 玥)